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在育兒中的特別作用

現在的爸爸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作用, 而在育兒上甘願當一個旁觀者。 有關研究表明, 即使是夫妻雙方都參加社會工作, 回到家裡, 家務事仍由妻子承擔的居多。 60%的媽媽認為, 丈夫具備照看孩子的能力, 而只有34%的爸爸認為自己具備照看孩子的能力。 而且, 多數爸爸認為, 只有在餵奶階段過去後, 自己才能開始發揮育兒作用, 特別是相信在孩子青春期時能起重要作用。
身體接觸很重要
大人要經常抱孩子, 或是進行給孩子餵奶、洗澡等活動。 只有多和孩子進行身體上的親密接觸, 才能充分體驗和孩子的親密關係。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育兒是離不開抱孩子、餵奶、洗澡等這些具體工作的。 如果爸爸們可以更多參與這些工作, 不僅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有好處, 還可以減輕媽媽們的負擔。
在育兒方面, 很多爸爸都覺得只要到時候自然就行了。 實際上, 確實有很多孩子, 雖然他們的爸爸並沒有參與育兒, 或是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也照樣能夠充分發展、適應社會, 並有所貢獻。 不過, 這樣的孩子一定在成長過程中, 受到過許多其他家庭成員不一般的教育和培養, 或者是孩子自身具備超凡的能力與堅強的意志。 但即便是這樣的孩子, 雖然今後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但由於成長階段爸爸教育的缺失, 其性格方面會出現一些因沒有爸爸陪伴而造成的情感空白點。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感情一定是在和孩子共度許多時光後才會產生的。 媽媽和孩子們的親密感情, 既來自十月懷胎的不易, 更來自媽媽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體驗積累。 當爸爸能感到孩子因自己而覺得幸福, 或是自己對孩子來說是必需的, 這時候才能說這個爸爸是幸福的。 這種幸福感對於不經常在孩子身邊的爸爸來說是難以體會到的。 所以, 要想體驗到這種幸福, 爸爸和孩子們必須經常在一起。
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好爸爸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爸爸,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好爸爸。 一個好爸爸一定是瞭解孩子的。 既要懂得孩子的心理, 還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對孩子來說, 爸爸是最好的老師。
Advertisiment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 爸爸就要成為孩子學習的老師。
一般來說, 孩子和媽媽待在一起的時間遠多於爸爸。 據研究, 不論是肯亞, 還是日本, 孩子和媽媽待在一起的時間都是爸爸的3倍以上, 而在印度則是10倍以上。 成為好爸爸的先決條件雖然要看和孩子共同度過的時間有多長, 但是這個共用時間的品質可能更為重要。 要?和孩子建立並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首先需要有必要的知識和奉獻精神, 其次需要能和孩子進行真正的感情交流, 最後還需要誠懇的態度和對孩子的充分尊重。
爸爸參與育兒, 也要保持男人本色
爸爸參與育兒, 不用重新包裝自己, 保持自己的本色就可以了。 有不少爸爸在育兒時, 想學著媽媽的樣子做,
Advertisiment
其實並不好。 爸爸應該探索符合自己特點的育兒法, 然後把它用於實踐當中。 如果爸爸不太會玩抓羊拐, 就玩一玩自己擅長的身體遊戲。 因為在和孩子的遊戲中, 重要的不是玩了什麼遊戲, 而是玩得有沒有意思。 爸爸們往往以為, 和孩子玩的時候要積極引導孩?並讓孩子感到快樂才行。 其實, 爸爸們只要在旁邊陪著, 並適當做些反應, 孩子就會覺得非常開心了。 那麼, 到底怎麼做才好呢?孩子最需要而且盼望爸爸做的, 並不是爸爸教了什麼, 或是幫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而是陪在旁邊, 共度美好時光罷了。 (威爾?格萊儂《父親智慧集》)
孩子們現在成長的環境已經和他們的父輩們小時候不同了。 這可能是件好事, 也可能是件壞事,
Advertisiment
但不管怎麼說, 總比父輩們小時候所處的環境更為寬廣也更為複雜。
要想成為被孩子尊重的爸爸, 一定要付出許多努力, 甚至是一些必要的犧牲。 但這是值得的, 聰明的爸爸都知道這個道理:雖然有所犧牲, 但隨之而來的回報更大。 也就是說, 當爸爸的責任和義務雖然很多, 但是隨之而來的喜悅更讓人難以拒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