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從寶寶剛出生起, 就一直處於父母的語言包裹之中, 慢慢地寶寶開始有了進步, 開始可以與爸爸媽媽交流了, 在以後的日子裡寶寶也許會遇到挫折和不快, 這些都需要父母的多交流來幫助寶寶渡過難關。 爸爸媽媽們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讓我們來參考參考一下的方法吧! 》》寶寶成長竟然有這麼多的阻礙‍‍

用笑聲和音樂去感染寶寶

在與寶寶的語言交流中, 父母應該多用笑聲和音樂去感染寶寶, 使得談話更加輕鬆和有趣。 在這樣一種輕鬆舒緩的環境中, 寶寶能夠更有效的表達自己。  

拒絕溝通的應對

Advertisiment

寶寶到了兩歲, 已經能夠說很多話了, 但可能變得越來越不講道理, 喜歡跟大人搗蛋, 還時不時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 對於這個時候的逆反期, 父母應該“冷淡處理”。

如果兩歲左右的寶寶故意惡作劇, 父母應當故意裝作看不見, 去幹別的事, 而不要就事論事, 和寶寶發脾氣, 事後再進行溝通交流。

和寶寶分享自己的想法

寶寶是很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的, 有時候對於寶寶的問題父母要有意識的和寶寶討論, 比如媽媽批評了寶寶又覺得過火了, 就可以問寶寶“媽媽剛才對寶寶是不是過火了?”寶寶會做出反應, 據此媽媽下次就該知道怎樣做了

與寶寶聊聊天

不管寶寶是否聽得懂, 可以儘早多和寶寶聊天, 在寶寶睡醒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對他說話。 如“乖寶寶, 爸爸媽媽好喜歡你呀!”等等。 這個時候父母還要溫柔地看著孩子的眼睛, 輕輕地呼喚著孩子的名字。 聊天活動可以每天進行幾次, 寶寶大些後可以時間稍長、內容更深刻。

和寶寶共商一些家庭事務

在父母與寶寶的溝通中, 要給寶寶一定的參與感, 如果家裡正重新裝修, 父母討論每個房間的塗料顏色, 這時候寶寶同樣具有發言權。 他可能會興奮地說:“我的房間要粉紅色, 爸爸媽媽的房間要淡淡的黃色……”

耐心當好寶寶的聽眾

無論寶寶講什麼, 父母都要表現出認真聆聽的樣子, 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很喜歡聽他說話, 以此激發他的表達欲望。 從寶寶的講述中, 父母可以瞭解他的真實想法,

Advertisiment
發現事情的真正原因, 便於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