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爸爸媽媽溺愛孩子的十種行為

2017-05-16 2936

“溺”, 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 被水所淹沒了就叫做“溺斃”。 如果爸爸媽媽的愛太多了, 那也會“淹沒”孩子的, 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溺愛, 是一種失去理智, 對孩子有負面影響的愛。 接下來就跟大家說10種溺愛孩子的行為。

特殊待遇

家人給予孩子最高待遇, 給予特殊照顧, 比如給孩子吃“獨食”, 有好的東西就讓他一個人吃;如果孩子過生日了就一定要給他得買大蛋糕。 類似這種事情太多的話,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總是高人一等, 這樣下去就會使孩子變得自私不關心別人。

過分注意

家人一直照顧孩子。

Advertisiment
過年過節, 有親戚朋友來也以孩子為中心, 圍著孩子坐一圈, 然後讓孩子表演節目, 不停地誇獎孩子。 這樣, 孩子就覺得自己是視線的中心, 所有的人都要圍著他轉, 如果別人忽視他了, 就會發脾氣, 還會出現嚴重的“人來瘋”現象, 讓爸爸媽媽不能好好和客人交流。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平時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 這種孩子肯定會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 不懂得吃苦耐勞。

生活懶散

隨便孩子睡到什麼時候, 孩子一直玩也不喊他, 要怎樣就怎樣, 睡懶覺, 不吃飯, 晚上看電視到很晚等。 如果一直這樣的話, 孩子長大後就會缺乏上進心、好奇心, 做事情沒有計劃。

Advertisiment

祈求央告

求著孩子吃飯, 孩子不吃飯會拿很多東西誘惑孩子。 孩子慢慢地就會變得很彆扭, 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 以後會變得缺乏責任心, 聽不進去別人的勸告。 在以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也沒有了威信。

包辦代替

對於要不要孩子做家務, 大家有的不同的看法, 有的說:“孩子這麼嬌貴, 怎麼捨得讓他勞動?”也有的說:“孩子現在還小, 做家務也做不好, 不如不做。 ”因此, 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 還要媽媽幫自己穿衣服, 這樣就算長大以後, 孩子也不知道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 孩子以後會變得非常懶散, 不會主動幫助他人。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 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任何東西都不怕。

Advertisiment
不小心摔跤了的話, 站起來拍拍屁股繼續玩。 可是為什麼孩子慢慢地變得愛哭了? 這都是爸爸媽媽太愛孩子造成的,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不允許孩子再玩了, 一直哄孩子, 最後就會導致孩子離不開爸爸媽媽。

剝奪獨立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 不讓孩子一個人出門, 有小朋友來找她玩, 只允許在家裡玩。 更有甚者, 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 走到哪都帶著孩子, 含在嘴裡怕融化。 總是這樣保護著孩子, 會讓孩子以後變得越來越膽小, 沒有自信心, 養成依賴心理, 在家裡面趾高氣昂的, 到外面就膽小如鼠。

害怕哭鬧

孩子不開心的時候, 吵鬧的時候, 爸爸媽媽只能哄著孩子。 遇到孩子不順心的時候就只能哄騙, 投降, 依從, 遷就。 這樣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只會打罵孩子的話, 對孩子也會有不利的影響, 讓孩子從小就變得很任性, 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

當面袒護

爸爸對孩子很嚴格,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就會跳出來保護孩子。 有的父母教孩子, 爺爺奶奶也跳出來阻擋, 這樣一來, 就白白損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 孩子會慢慢變得沒有是非觀念, 變得性格扭曲, 家庭人員之間也會因為教育孩子的方式而產生分歧。

以上的實例只是比較普遍的, 不一定每種情況都有, 但是總會有幾種, 爸爸媽媽要學會用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