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媽媽,你們在幹啥

有了孩子後, 一些父母在親熱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孩子睡著之後, 可有些時候, 儘管千小心萬小心, 還是被孩子看到了, 做父母的便會手足無措, 不知該怎麼對孩子說。 更要命的是,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舉動。 這不, 浩浩的父母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爸爸說“肚子疼”可以這樣治

浩浩4歲了, 是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兒, 每天媽媽去幼稚園接他, 老師都會誇獎浩浩, 這讓媽媽很開心。 可是, 這天媽媽去接浩浩時, 情況不一樣了。 老師把浩浩媽叫到了一邊, 對她說:“今天, 班上有一個小姑娘說肚子疼, 還沒等老師說話呢,

Advertisiment
你家浩浩沖上去就把小姑娘按在桌子上, 還使勁兒親人家, 把小姑娘嚇壞了。 這是怎麼回事啊, 你們家長要注意一下。 ”浩浩媽一聽, 覺得自己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 趕緊拉著兒子跑了。

浩浩媽知道, 這件事都是自己和老公“闖的禍”。 前幾天, 夫妻倆認為浩浩睡覺了, 就在沙發上親熱了一下。 可是, 他們突然就聽到兒子的聲音:“爸爸媽媽, 你們在幹什麼呢?”夫妻倆才發現孩子醒了, 正坐在床邊睜著一雙大眼睛看他們。 當時, 爸爸媽媽都不知如何是好, 爸爸趕緊對兒子說:“媽媽肚子疼, 爸爸給媽媽治病呢。 ”就這樣, 這件事算是掩飾過去了, 可是, 夫妻倆從那天起也不敢再有什麼親密的行為了。

媽媽領著浩浩回家, 浩浩還很委屈地對媽媽說:“老師為什麼要批評我呢?爸爸說,

Advertisiment
這樣親親肚子就不疼了。 ”媽媽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兒子, 她覺得欺騙孩子不好, 可是, 又不能對孩子“實話實說”, 現在, 媽媽甚至有點擔心, 這件事如果在孩子心裡產生陰影怎麼辦呢?會不會影響他長大以後的心理?

專家說:年輕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空間

心理專家劉青說, 年輕的父母遇到類似的事情比較多, 不要太緊張, 對孩子進行一個他能理解的, 相對正確的引導就好了。 比如這個孩子的媽媽, 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 孩子也有了一個錯誤的認識, 那就先糾正這種錯誤, 告訴孩子:“上次爸爸沒有說清楚, 這種辦法, 不可以用來給小朋友治病。 ” 爸爸媽媽不要過度緊張, 也不要認為很多話不能對孩子說,

Advertisiment
你越是敷衍孩子, 孩子的好奇心越強, 他越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爸爸媽媽不用說得很清楚, 但是, 要力求準確、科學。

還要向年輕的家長們提出一些建議:4歲的兒童, 已經有了家的概念, 知道家庭成員都包括哪些人。 作為父母, 要在日常的生活中, 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 “我們是一家人, 一家人要相親相愛, 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方式, 爸爸媽媽對你也有愛的方式, 如果不是一家人, 就不能像我們這樣親密。 ”假如你們在親密的時候被孩子看見啦, 先不要緊張, 一般說, 4歲兒童對於偶然看見的不理解的事物, 且在懵懵懂懂的半夢半醒時看見的, 不會有太強烈的記憶。 如果孩子沒有什麼其他反應, 父母就不要太強化。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一定要問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那就要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一種方式, 而且, 我們要保密喔。

劉青老師建議:孩子在3歲以後, 假如條件允許, 盡可能分床睡, 最好給孩子和家長一個獨立的空間, 這樣也有益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 減少過分依賴, 增強面對困難、處理問題的能力。 如果真是條件不允許, 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空間, 把孩子的床和爸媽的床分開, 甚至是拉上一道簾子。 但是, 不贊成在被孩子發現的情況下馬上就實施這種方式, 那樣會給孩子形成不必要的心理影響, 讓孩子誤以為是因為他不好, 所以爸爸媽媽才不要自己的。 可以先淡化一段時間, 孩子忘了以後再慢慢實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