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想成為孩子的“故事王”很簡單


每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是不少家長的習慣。 而研究表明, 如果爸爸經常為孩子講故事, 對孩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媽媽的。 那麼爸爸們, 想要成為孩子心中的“故事大王”該怎麼做呢?

寶寶什麼時候聽得懂故事

寶寶們都喜歡聽故事, 而且特別喜歡聽父母給他們講故事, 早在胎兒期就有父母開始給寶寶講故事, 寶寶快2歲時就開始能聽懂故事了。

給寶寶講故事的好處

講故事的過程中, 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力, 多接觸言語溝通, 有助於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發展, 除了表現在能正確發音, 掌握一定的詞彙外,

Advertisiment
還表現在學會組詞或成句的一些規律上。 另外。 也助于培養幼兒聽讀的習慣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萌發幼兒初步感受和表現美的情趣。 另外, 講故事的過程也給寶寶和父母提供了許多問答和交流的機會——通過目光的交流, 彼此之間會產生出溫馨的情感和無窮的樂趣, 使寶寶與父母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無間。

爸爸們如何成為寶寶的“故事大王”

0~1歲

把書往嘴裡送、撕咬書是這個階段寶寶“看”書的特點。 其實這恰恰說明寶寶對書開始感興趣。 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書看, 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更喜歡爸爸來講。 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才能使寶寶更聰明。

選書原則:安全 選擇那些不容易撕破或掉頁、沒有尖銳邊角的書,

Advertisiment
講的時候寶寶搶走拿著也不怕。 畫面要清楚, 色彩豐富但不要刺眼。 那些印刷品質不好、色彩也有偏差的書一定要幫寶寶“遮罩”掉。

1~3歲

孩子天生喜歡聽故事, 但是這個時候的他注意力還集中不了太長時間。 也許爸爸講得正帶勁的時候他就跑了。 那也沒關係, 就拿出爸爸的“絕活兒”, 跟他瘋一陣兒, 再做回你的“故事大王”吧。

選書原則:豐富 不僅是故事書, 撕紙書、觸摸書、外形不規則的書都應該讓寶寶接觸一下。 故事的畫面也不要總是可愛的卡通形象, 真實的照片、泥塑、剪影、剪貼紙或者油畫組成的故事會讓寶寶有不同的感受。

3~5歲

這個時候爸爸講的故事應該可以使寶寶明白一些道理了。 故事應該成為父親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Advertisiment
爸爸可以在每天的故事時間裡和寶寶分享生活的體驗, 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樂觀、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爸爸為孩子講床邊故事要注意哪些細節?

故事安詳

高☆禁☆潮☆禁☆迭☆禁☆起的故事當然能引起孩子注意, 但也容易使孩子過度興奮, 不適宜睡前講述。 為了讓孩子安靜入夢, 最好挑選有安定感、情節變化平靜的故事, 孩子才不會越聽越興奮。 家長講故事時, 要把故事講得有安寧的氣氛, 並不時斟酌孩子的年齡和心智發育, 稍微調整故事內容。

聲音豐富

講故事時適度變化一下您的聲音, 聽起來一定更加生動。 可以用不同的擬聲發音來表現這些聲音, 而不是呆板地念出字來;同樣地, 爸爸的聲音和奶奶的聲音也應該不一樣。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表現愉快、憤怒、失望、難過等情緒, 睡前故事就會和廣播劇一樣精彩。

適度改編

可以適度將故事情節改編, 孩子的吸收能力和興趣都不同, 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瞭解孩子的能力範圍, 然後小幅度變動故事內容。 例如有些外國故事的主角名字洋味十足, 不妨改成鄰家小孩的名字, 孩子聽起來會更親切。

愛心和耐心

如果昨天的故事還沒講完, 孩子就睡著了, 那麼今晚講故事時, 最好要有“前情提要”, 以便孩子適度銜接。 在講述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疑問, 這時候應該先為孩子解說, 然後再繼續。 記住, 愛心和耐心是一樣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