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孩子要取得成功, 就要做個有主見的人, 遇事敢決斷, 能言敢為, 不做“鸚鵡人”。 孩子能對客觀事物有正確地認識, 判斷, 才能遇事有主見。

讓孩子做個有主見的人, 就是要取悅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 任何事都要順從內心的意願, 獨立思考, 用不虧待自己的方式行事。 總是為別人而活, 不考慮自己, 就會慢慢丟失自己。

孩子習慣于“聽爸爸的, 聽媽媽的”, 把他們的決定當成最安全, 可靠的決定。 如果爸爸也習慣于幫孩子做決定, 孩子習慣了順從, 依賴, 也就漸漸喪失了主見。

孩子真的“聽話’並非好事, 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父母會少操很多心, 孩子也能獨立, 自立地成長。 一個連主見都沒有的人, 只會把命運交給他人主宰。

建議一: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爸爸要放手, 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孩子能夠。 自己的事情自己辦”, 就會漸漸學會做主。 主見要從日常的吃, 穿、住、行中慢慢培養。

爸爸要明白, 並非孩子不會做主, 只是沒有機會。 孩子的主見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磨煉, 爸爸要給孩子吃, 穿, 住、行各方面做主的權利。 只要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 爸爸都可以讓他做主。 如果一味替孩子包辦, 只會讓孩子沒有主見。

建議二:教會孩子說“不”

會說“不-字是有主見的開始, “不”是對“我”的尊重。 一個遇事有主見的孩子, 應從學說“不”開始。

生活中, 爸爸常會碰到孩子對自己說“不”,

Advertisiment
但是太多粗心的爸爸, 忽略了孩子的心意, 總是強行推行自己的意志。 孩子漸漸在強制中, 喪失了說“不”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主見, 就要教會孩子說“不”, 讓孩子有自己的意願, 並去努力追隨意願, 做個遵從自我的人。

建議三:少用“聽話”, “乖”來誇獎孩子

爸爸想說孩子“聽話”、“乖”時, 要忍一忍, 換個詞吧。 長期用這類詞誇孩子, 會讓孩子誤認為, 只有做個聽話, 乖巧的孩子才是對的。

傳統習慣中, 父母看到孩子的好的表現時, 喜歡說“你真聽話”、“你真乖”之類的話。 孩子聽久了, 就會處處想做個順從、聽話、乖巧的孩子。 其實, 這些話就是在否定孩子有主見。 孩子會誤認為有主見是不“聽話”的表現。

爸爸想誇孩子, 其實還有很字詞可以用。 轉換一種表達方式,

Advertisiment
就能讓孩子既知道爸爸在表揚自己, 又不會誤認為“聽話”是好的標準。 爸爸批評孩子時, 也不要常使用“不聽話”, “不乖”之類的詞語。 換個詞換來了孩子的主見, 這樣很值得。

建議四:給孩子絕對的信賴, 讓孩子自信

孩子做出決定時, 爸爸要說“你做吧, 我絕對相信你”。 有時候, 即使孩子做錯了決定, 爸爸也要給予支持、信賴, 讓他敢於做決定。

爸爸會發現, 自已給孩子信賴, 能夠幫孩子改正錯誤。 孩子沒有主見, 很多時候是缺少了倌賴, 沒有門信。 爸爸的任務是:鼓勵孩子, 讓他對自己有信心。 “我絕對相信你”這句話, 爸爸要經常對孩子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