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不可缺少的育兒角色

在生活中, 往往媽媽會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小孩, 與小孩相處, 擔當了大部分的教育小孩的責任。 但是爸爸的教育對孩子相當重要, 希望爸爸們多多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

爸爸育兒好處多多

1. 培養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需要。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 跟爸爸待一起時間過短, 或者父子關係不和諧的孩子, 其社會適應能力差, 容易感受到挫折感。

2. 可以提高育兒品質。 育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只有媽媽一個人負責家務和育兒, 壓力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育兒的品質便無法得到保證。

3. 性別教育的需要。

Advertisiment
有的專家指出, 丈夫不參與或很少參與育兒會使孩子的性別區分更模糊。

4. 寶寶愛玩好動, 需要爸爸強有力的臂膀。 有一些兒童遊戲需要強有力的臂膀, 這是做爸爸的專利;如孩子騎在爸爸背上做飛機飛行狀, 轉來轉去等等。

5. 有利於家庭和睦。 據一項家庭生活方式和滿意度的調查顯示, 越是丈夫積極參與育兒的家庭, 其生活品質和滿意度越高。 儘管育兒比較辛苦, 但這其中的樂趣是其他任何活動所無法替代的。

做一個好爸爸的標準

有耐心:這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條件, 也是寶寶最需要的, 對寶寶的愛從爸爸的耐心當中顯露無疑。

爸爸可以教給孩子的領導力

●一起學

一起學不但有趣, 還能帶給父子(女)倆在認知上的刺激。

Advertisiment
因為兩個人同時接觸新技術、新主題, 所以是平等的關係, 這也能讓兩個人變得更加親密。 而且, 把經驗比較豐富的爸爸作為朋友, 還能起到後援的作用。

●構思、計畫、製作

先設定在生活中可以達到的適當目標, 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制訂有效的計畫, 這些能力是作為領袖的必要條件。 有領導力的孩子不但會制訂恰當的目標, 也能設立包括時間、環境等條件的實施計畫。 這些寶貴而有趣的經驗, 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讓孩子理解他人的眼神

如果孩子能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想法, 將有助於孩子交友和判斷形勢。 有能力的孩子會正確把握別人對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並且很準確地做出分析和判斷。

Advertisiment

●積極傾聽

能傾聽對方說話的孩子, 更能理解別人, 也更具同情心, 更願意幫助別人。 這樣的孩子還能事先化解矛盾, 並且具有較強的理解力和說服力。 為了讓孩子能夠做到積極傾聽, 首先爸爸要起到示範作用。

●交朋友

一起活動並且具有共同的興趣和相似價值觀的孩子, 更容易培養出友誼。 爸爸的信任對孩子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起到很大作用。 孩子在交新朋友的過程中, 逐漸變得更為自信。

●參加小組活動

參加組織的活動, 對孩子來說也是必需的經驗之一。 能學會當小組的頭兒固然令人高興, 但學會當組員更為重要。 按各自的角色做恰當的行動, 這是培養孩子協作能力的好方法。

●實際體驗領導力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有自信心的孩子, 在該出面時, 一定會挺身而出完成任務的。 爸爸要不斷地幫助已經很有自信的孩子, 做出更加高明和穩妥的決定。 實際上沒有比實際體驗更好的教育, 哪怕是小事也要提供機會, 讓孩子體會領導力的實際感覺。 孩子是在自己發揮領導力的過程中, 學會其中奧妙的。

爸爸影響孩子道德情操的培養

懲罰要有一貫性

重要的是爸爸的懲罰要有一貫性, 孩子犯了同樣錯誤, 有時懲罰而有時不懲罰, 或者罰他不罰你時, 孩子的思維就會陷入混亂和迷惑, 甚至認為爸爸不喜歡自己。

過去的年代裡, 一般疼愛孩子的是媽媽, 嚴格教育孩子的是爸爸, 分工明確。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已經很難再發現爸爸以一位嚴格教育者的面貌出現了。

Advertisiment
當然現在也有嚴厲的父親, 可是大部分父親並不是在必要時才嚴格, 而是一貫嚴格、愛囉嗦, 使孩子不敢接近。 一般來說, 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媽媽少, 再老是囉嗦嚴厲的話, 孩子當然不願意和爸爸交心了。 相反, 為了得到孩子的好感, 老是笑臉相迎也不起作用, 必要時該嚴格也是爸爸的作用和責任。

承認和稱讚好行為

獎勵對有的孩子能起到強化行為的作用, 而對有的孩子則不起作用。 即使對同一個孩子, 在不同的情況下, 效果也會不相同。 因此要仔細觀察何種獎勵對強化孩子的行為起作用。

孩子做出爸爸所希望的舉動時, 要及時給予肯定。 爸爸既可以表示感歎, 也可以說出稱讚的話, 或者向別人說起孩子的行為時加帶稱讚的話,這樣效果會更好。孩子的行為一結束,馬上要跟上稱讚。稱讚要具體,比如“因為你自己收拾玩具,所以爸爸很高興”。這比“你真乖”那樣抽象的話更好些。

有道德的孩子會更成功

近來提到“老實”一詞,多被認為沒有別人聰明、會吃虧的等否定意思。但研究結果表明,老實而有道德的孩子比起不這樣的孩子成功率會更高。道德水準高的孩子能成功的理由,在於道德裡面包含著控制衝動和遵守規則的能力,還包括著理解他人、與他人產生共鳴和關懷他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對學好功課,發揮領導才能也是很必要的。研究表明,道德水準高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更樂觀,與同齡孩子關係更融洽,且更自信。另外,這類孩子不做過激行為,很少挑起事端,也很少會和其他孩子不和,很少發生攻擊性行為等。正因為有這種素質,他們成功的概率就更高。

道德水準高的孩子更有幸福感。他們能分清正確與錯誤,並付諸行動;同時也為這種行動感到自豪,對違背自己原則的行動有負罪感和羞恥心。總之,有道德實際上是一種能控制自己衝動的能力。也就是說,想做的事可以不做,不想做的事也可以去做,這些都和前額葉的功能有關。另外,有道德的孩子喜歡關懷和幫助別人,而越是關心別人的孩子,對生活的滿足感越高,也更為樂觀,對生活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

了提高孩子的道德情操而必須做的事情

●不要強壓式地責備孩子

爸爸教育孩子時,如果過於威嚴,孩子會變成不樂意助人、缺乏同情心的人。相反,要是太寬容,子女會放縱起來。在父母權威下長大的孩子,是服從性的,沒有父母的指示自己就不會做事。所以,千萬不能以強壓手段責備孩子。

●爸爸要當模範

爸爸即使吃些苦,也不應該做不道德的事。要在生活中展現給孩子關懷別人的形象。那些在樂於助人、願與大家分享為理念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沒有這種環境的孩子,更容易成為有道德的人。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道德的

相信自己有道德的孩子,實際上更能做出有道德的行為。為了提升孩子的道德水準,爸爸看到孩子做好事時,要及時聯繫孩子的品質和內在動機給予稱讚。不能就事論事簡單地說一句“做得好”就了事。應具體地說:“你很樂意和小朋友分享好東西,所以才把玩具借給別的小朋友的,是吧?”這樣說效果會更好。

●要多強調合作,而不是競爭

如果總是強調競爭,那麼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就難以發展。“看誰收拾得最好!”這樣說會誤導孩子,認為勝者只有一人,幫助和合作妨礙得第一。反過來說:“看我們怎樣一起把玩具收拾好!”這樣多強調集體的成就,孩子才更容易學會合作的美德。

●把關心體現在稱讚當中

為了引導孩子的道德行動,爸爸們經常想到的是立竿見影的獎勵手段,而結果則未必見效。得到過這種獎勵的孩子一旦得不到獎勵了,就很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孩子做好事時給予獎勵和稱讚是應該的,但應避免用補償手段誘導孩子做好事,這是屬於急功近利的想法。

或者向別人說起孩子的行為時加帶稱讚的話,這樣效果會更好。孩子的行為一結束,馬上要跟上稱讚。稱讚要具體,比如“因為你自己收拾玩具,所以爸爸很高興”。這比“你真乖”那樣抽象的話更好些。

有道德的孩子會更成功

近來提到“老實”一詞,多被認為沒有別人聰明、會吃虧的等否定意思。但研究結果表明,老實而有道德的孩子比起不這樣的孩子成功率會更高。道德水準高的孩子能成功的理由,在於道德裡面包含著控制衝動和遵守規則的能力,還包括著理解他人、與他人產生共鳴和關懷他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對學好功課,發揮領導才能也是很必要的。研究表明,道德水準高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更樂觀,與同齡孩子關係更融洽,且更自信。另外,這類孩子不做過激行為,很少挑起事端,也很少會和其他孩子不和,很少發生攻擊性行為等。正因為有這種素質,他們成功的概率就更高。

道德水準高的孩子更有幸福感。他們能分清正確與錯誤,並付諸行動;同時也為這種行動感到自豪,對違背自己原則的行動有負罪感和羞恥心。總之,有道德實際上是一種能控制自己衝動的能力。也就是說,想做的事可以不做,不想做的事也可以去做,這些都和前額葉的功能有關。另外,有道德的孩子喜歡關懷和幫助別人,而越是關心別人的孩子,對生活的滿足感越高,也更為樂觀,對生活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

了提高孩子的道德情操而必須做的事情

●不要強壓式地責備孩子

爸爸教育孩子時,如果過於威嚴,孩子會變成不樂意助人、缺乏同情心的人。相反,要是太寬容,子女會放縱起來。在父母權威下長大的孩子,是服從性的,沒有父母的指示自己就不會做事。所以,千萬不能以強壓手段責備孩子。

●爸爸要當模範

爸爸即使吃些苦,也不應該做不道德的事。要在生活中展現給孩子關懷別人的形象。那些在樂於助人、願與大家分享為理念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沒有這種環境的孩子,更容易成為有道德的人。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道德的

相信自己有道德的孩子,實際上更能做出有道德的行為。為了提升孩子的道德水準,爸爸看到孩子做好事時,要及時聯繫孩子的品質和內在動機給予稱讚。不能就事論事簡單地說一句“做得好”就了事。應具體地說:“你很樂意和小朋友分享好東西,所以才把玩具借給別的小朋友的,是吧?”這樣說效果會更好。

●要多強調合作,而不是競爭

如果總是強調競爭,那麼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就難以發展。“看誰收拾得最好!”這樣說會誤導孩子,認為勝者只有一人,幫助和合作妨礙得第一。反過來說:“看我們怎樣一起把玩具收拾好!”這樣多強調集體的成就,孩子才更容易學會合作的美德。

●把關心體現在稱讚當中

為了引導孩子的道德行動,爸爸們經常想到的是立竿見影的獎勵手段,而結果則未必見效。得到過這種獎勵的孩子一旦得不到獎勵了,就很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孩子做好事時給予獎勵和稱讚是應該的,但應避免用補償手段誘導孩子做好事,這是屬於急功近利的想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