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說話了, 家長們總是又高興又緊張, 寶寶興高采烈地叫“爸爸媽媽”讓家長們欣喜不已, 而怎樣才能更快地讓寶寶學習語言, 卻讓不少父母感覺無所適從。 如何練就一個巧嘴好寶寶?有5個要點你要記住。
1、認為寶寶聽不懂
剛出生的孩子, 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 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 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 對他說:“寶寶, 我是媽媽”。 “寶寶, 這是奶, 你餓了吧!”時間一長, 這種語言資訊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裡。 隨著他的智力發育, 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複, 他就明白, 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 到了1歲的時候,
Advertisiment
2、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 若寶寶指著水瓶, 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 於是把水瓶遞給他, 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 因為他不用說話, 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 並達到他的要求了, 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當寶寶想喝水時, 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 他拿著空水瓶, 想要得到水時, 會努力去說“水”, 僅僅說一個字, 你就應該鼓勵他, 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 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3、不要用兒語對話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
Advertisiment
1歲左右的寶寶, 語言處於單詞句階段, 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 如“抱抱”、“飯飯”、“打打”, 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願望。 如說抱抱時, 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 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 孩子能用二三個片語合在一起, 表達意思, 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 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 如“吃飯飯”、“媽媽抱”。 快到2歲時, 出現簡單句, 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如說出“媽媽抱寶寶”, “寶寶吃飯飯”等。 在這些發展階段中,
Advertisiment
4、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 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准的現象, 如把“吃”說成“七”, 把“獅子”說成“希幾”, “蘋果”說成“蘋朵”等等。 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 如在發“吃”、“獅”的音時, 舌向上卷, 呈勺狀, 有種懸空感, 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
Advertisiment
5、語言環境複雜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 語言環境複雜, 多種方言並存, 這會使正處於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 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