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物質性質的家庭教育

當家長將物質刺激手段引入家庭教育中時, 帶來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 那就是孩子的心理貧困。 所謂的心理貧困, 指的是孩子在長期物質刺激下, 在心理上出現的失落現象。

物質家庭教育

當人們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 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 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

――德西

根據心理學研究顯示, 當人們在進行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時, 其內心自然會產生愉快的感覺, 這種感覺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內感報酬。

在這個時候, 如果有人為其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 那麼不但不會使參與者產生更高的積極性,

Advertisiment
反而會使活動對他們的吸引力降低。

在心理學上, 這一現象被稱之為德西效應,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其道理是很簡單的, 我們不妨通過一個小故事來瞭解這一現象的真諦。

在美國的一個地方, 曾經有一群孩子經常在一位老人家門口 嬉鬧, 發出響亮的吵聲, 這讓喜歡安靜的老人倍感煎熬。

於是, 老人走出房門, 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 並對他們說:“你們讓這裡變得很熱鬧, 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 用這點錢來表示我對你們的謝意。 ”

這意外的收入令孩子們倍感興奮, 於是他們在第二天繼續聚集在老人家門口, 一如既往地發出巨大的吵鬧聲, 這一次老人又出來, 然而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Advertisiment

第三天, 當老人發給每個孩子2美分的時候, 孩子們變得勃然大怒:“我們付出這麼大的辛苦, 吵鬧供你開心, 卻只給我們2美分。 ”於是, 他們向老人起誓, 從今以後再也不會來為老人吵鬧取樂了。

看過這個小故事, 我們就容易理解這一現象中包含的道理了。

在這個故事中, 老人所用的手段很簡單, 孩子們原本自發在其家門口玩耍的, 這時, “為了快樂而玩”就是孩子們的內感報酬, 而在老人的物質獎勵下, “為快樂而玩”的內感報酬, 卻變成了“為金錢而玩”的外加報酬。 在老人的操縱之下, 外加報酬每天都在遞減, 隨之而來的是孩子們樂趣的遞減, 從而很自然地操控了孩子們的行為。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 有許多孩子對於學習、勞動懷有不小的興趣,

Advertisiment
而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學習內容本身的內在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機。

比如, 解決一些有難度、有樂趣的學習問題, 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孩子的探究樂趣, 而勞動本身也具備這一特點, 此時家長應當給予孩子的獎勵, 是引導他們進一步地探究、嘗試, 增進孩子對學習、勞動的情感與興趣, 增進孩子對這些活動的動機, 幫助孩子來收穫樂趣。

當家長將物質刺激引入獎勵機制的時候, 就意味著使孩子把主要的目標拋之一旁, 讓孩子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當前的獎勵之上, 甚至於把獎勵當成學習、勞動的唯一目的。

小編點評:我們已經瞭解到物質性質的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兩大害處, 兩者中的任何一個,

Advertisiment
于孩子的成長都是其不利的, 也與家長的初衷相距深遠。 然而, 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 關於物質刺激的負面作用, 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探尋。


(兼職編輯:楊大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