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可以很輕易地對父母說“不”,
並把自己的意願表達出來。
比起五十年前流行的“乖乖牌”孩子,
現在的孩子有更多自由發揮的機會,
他們是“自由牌”的。
對父母來說,
這究竟是好是壞呢?
自由帶來了矛盾
個案1:
欣欣媽媽一直覺得孩子應該獨立自主,
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任何事她都鼓勵欣欣把她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
甚至允許她反駁大人。
最近,
爺爺奶奶住到了欣欣家,
可欣欣一點也不買長輩的帳,
一有不滿就頂撞爺爺奶奶,
把爺爺奶奶氣得直怪欣欣媽媽把孩子慣得無法無天,
“將來到社會上要吃苦頭的”。
Advertisiment
個案2:
貝貝媽媽一直主張讓孩子自由自主, 所以貝貝從小是在非常自由的環境中長大的。 現在貝貝上了幼稚園, 煩惱卻也跟著來了。 每天, 總有老師“告狀”, 不是說貝貝總是與小朋友吵架, 就是說貝貝因為小朋友如果不按他的意思玩, 又吵又鬧。
貝貝媽媽很猶豫, 想給貝貝定些規矩, 可又怕這樣一來, 對孩子限制過多, 影響個性的發展。
個案3:
小鵬是一個特別有主張的孩子, 對任何事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小鵬的爸爸媽媽也一直以此為傲。 可是最近, 他們卻受到了“挑戰”。 因為小鵬對交通規則突然產生了懷疑, 不肯老老實實地遵守,
Advertisiment
不想讓孩子做“乖乖牌”, 可當孩子真的變成了“自由牌”時又覺得不安, 這可能是你在這個問題上碰到的一個典型矛盾, 讓你權衡不定:給孩子“立規矩”吧, 怕影響孩子的發展, 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吧, 又怕孩子變得“無法無天”。
解決矛盾的關鍵一:該在哪些方面給孩子“立規矩”
解決矛盾的關鍵在於, 你要確定到底該給孩子多大的自由?這個度在哪裡?該在哪些方面給孩子“立規矩”?
一般來說, 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你給他自由, 這會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精神。 但是,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 有些規則是孩子必須遵守的:
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準則,
Advertisiment
小朋友之間玩耍時形成的一些遊戲規則, 孩子必須遵守。 這不僅可以保證孩子與同伴和睦相處, 也可以為他將來與人交往打下基礎。 所以貝貝媽媽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和貝貝好好溝通, 因為這也是必須遵守的規則。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範, 比如尊敬長輩、不罵人、不隨地亂扔垃圾等, 也都是你要讓孩子必須接受和遵守的。 欣欣媽媽雖然不需要太在意爺爺奶奶的抱怨,
Advertisiment
孩子必須明白, 自由並不是無限的, 他必須接受並遵守一些規則。 而你也要明白, 對孩子進行合理的限制並不意味著他會失去自由, 反而能讓你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分寸。
在給孩子立規矩時, 如果你能用他願意接受的形式進行, 也許能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裡有3點小建議:
·用直接的而不要用會刺傷孩子的說法。 如不要說:“你的房間看上去真亂!”而是說“請你把玩具收拾好!”
·用明確的而不要用含糊的說法。 如不要說:“穿得暖和點!”而是說“把帽子戴上!”
·用正面的而不要用負面的說法。
Advertisiment
去!”而是說“在院子裡玩!”
解決矛盾的關鍵二:哪些事該給幼兒自主權
自已進食。
孩子想要自己進食時,
就由他自行嘗試,
只要為他系上圍兜即可。
孩子在練習自己吃飯時常常會弄得滿臉、滿地都是,
這是很正常的,
不要因此而責怪他,
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對衣服樣式、顏色的選擇。
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建議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
但對於外套裡的衣服,
則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玩具分享。
當孩子不願將玩具與同伴分享,
有爭吵行為發生時,
別急著介入他們的爭執之中,
而應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獨處的地方。
當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緒不佳時,
有選擇獨處的自主權,
這段時間暫時不要去打擾他。
遊戲區的選擇。
讓孩子自己決定在哪個地方玩玩具,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在這段時間這地方是屬於他的遊戲區,父母不要去干擾他。
哭的權力。當孩子受到挫折、受傷時,讓他盡情地發洩。孩子享有哭的權力,此時不要給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與他討論:“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戀物情結。孩子對某種物品(如布娃娃、毛巾等)情有獨鍾時,無論走到哪都要帶著它,一旦沒了它,孩子的情緒便焦躁不安。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戀物情結會自然退卻,父母不要強求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午睡問題。大部分父母(或幼稚園)在午飯後都會安排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覺時不斷想爬起來,不要強迫他繼續躺在床上,可以讓他呆在房間裡,以不干擾別人為原則。
牽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
也許你會問:“每當我讓孩子做什麼事,他就是不聽,該怎麼辦?”這是父母最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如何讓自由慣了的孩子接受合理、必須的規則,不讓他為所欲為,無法無天。這裡有一些方法,讓你在保證給孩子足夠自由的前提下,牽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
原則1:規則少既是多
你要考慮一下你的教育方向,並和你的伴侶好好商量一下,找出哪些是孩子一定要做到和養成的習慣,比如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晚上上床的時間、餐桌上的行為舉止等。當你把這些規則一條條地列出來後,再仔細看看哪幾條是你特別關注的,就從這幾條著手,有針對性對孩子進行規範。一旦你定下了規則,就要堅持到底,必須讓孩子做到,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你要知道,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如果你規定孩子每天睡覺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麼在實際生活中就必須這樣要求他,等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後,他就不會再故意耍賴或找藉口不遵守了。
注意,規則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規矩多隻會帶給孩子壓力,甚至遭到他的反抗。如果循序漸進,從執行幾條簡單但關鍵的規則開始,孩子比較容易掌握並遵守,效果也更好。
此外,請不要不分時間場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否則到最後,孩子不是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就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
記住,少既是多!
原則2:不要無休止地和孩子“討價還價”
有些媽媽說,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釋得很清楚,為什麼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須做。這是不是就可以保證成功?遺憾地告訴你,這個模式並不是永遠靈驗的。很多媽媽都承認,儘管她們每次都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但孩子還是不肯放棄他的想法,最後常常陷入無休止的“討價還價”中,有時為了一些小事就會纏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兩次牙。向孩子解釋原因、顧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簡單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勸也不能沒完沒了,孩子會利用這樣的場合進行長時間的討價還價。如果你首先表現出猶豫,孩子就會“乘勝追擊”,最後往往使你定出的規則順著孩子的心意轉換
哭的權力。當孩子受到挫折、受傷時,讓他盡情地發洩。孩子享有哭的權力,此時不要給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與他討論:“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戀物情結。孩子對某種物品(如布娃娃、毛巾等)情有獨鍾時,無論走到哪都要帶著它,一旦沒了它,孩子的情緒便焦躁不安。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戀物情結會自然退卻,父母不要強求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午睡問題。大部分父母(或幼稚園)在午飯後都會安排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覺時不斷想爬起來,不要強迫他繼續躺在床上,可以讓他呆在房間裡,以不干擾別人為原則。
牽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
也許你會問:“每當我讓孩子做什麼事,他就是不聽,該怎麼辦?”這是父母最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如何讓自由慣了的孩子接受合理、必須的規則,不讓他為所欲為,無法無天。這裡有一些方法,讓你在保證給孩子足夠自由的前提下,牽住“自由牌”孩子的鼻子!
原則1:規則少既是多
你要考慮一下你的教育方向,並和你的伴侶好好商量一下,找出哪些是孩子一定要做到和養成的習慣,比如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晚上上床的時間、餐桌上的行為舉止等。當你把這些規則一條條地列出來後,再仔細看看哪幾條是你特別關注的,就從這幾條著手,有針對性對孩子進行規範。一旦你定下了規則,就要堅持到底,必須讓孩子做到,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你要知道,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如果你規定孩子每天睡覺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麼在實際生活中就必須這樣要求他,等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後,他就不會再故意耍賴或找藉口不遵守了。
注意,規則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規矩多隻會帶給孩子壓力,甚至遭到他的反抗。如果循序漸進,從執行幾條簡單但關鍵的規則開始,孩子比較容易掌握並遵守,效果也更好。
此外,請不要不分時間場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否則到最後,孩子不是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就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
記住,少既是多!
原則2:不要無休止地和孩子“討價還價”
有些媽媽說,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釋得很清楚,為什麼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須做。這是不是就可以保證成功?遺憾地告訴你,這個模式並不是永遠靈驗的。很多媽媽都承認,儘管她們每次都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但孩子還是不肯放棄他的想法,最後常常陷入無休止的“討價還價”中,有時為了一些小事就會纏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兩次牙。向孩子解釋原因、顧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簡單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勸也不能沒完沒了,孩子會利用這樣的場合進行長時間的討價還價。如果你首先表現出猶豫,孩子就會“乘勝追擊”,最後往往使你定出的規則順著孩子的心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