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症狀與過敏症狀相似, 有些家長會把猩紅熱誤當成過敏。 過敏患者避開過敏原後過段時間就好了, 但猩紅熱是一種傳染病, 不及時治療的話容易出現併發症。
香港曾經爆發猩紅熱有兩兒童死亡, 向來毒性溫和的猩紅熱, 卻突然肆虐香港, 半年的感染個案達419宗, 出現不尋常的高發期, 疫情是近10年來最嚴重, 更出現10年來首宗死亡個案。 看到這樣的消息, 爸爸媽媽們是不是特別緊張, 那麼什麼是猩紅熱呢?又該如何應對呢?
猩紅熱的症狀特徵
什麼是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Advertisiment
猩紅熱的傳染性非常強, 通常在發病前24小時至疾病高峰期, 傳染性最強。 患猩紅熱的寶寶如果與正常人接觸, 就會通過飛沫直接傳染他人。 然而, 最重要的傳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非猩紅熱患者, 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鏈球菌感染但未發病的帶菌者等。 因此, 在幼稚園常常可見到這樣的現象, 即有的寶寶患了上感冒後, 很快就患上了猩紅熱, 或是家裡爸爸、媽媽患了扁桃體炎、咽炎等疾病, 使寶寶感染上猩紅熱。
不過, 寶寶患猩紅熱後,
Advertisiment
患猩紅熱寶寶的症狀
通常, 猩紅熱起病很急, 患病的寶寶表現出怕冷、發燒, 輕者發燒38℃~39℃, 重者可達到39℃~40℃, 同時, 可能伴有噁心和嘔吐、頭痛, 扁桃體出現紅腫或有化膿性滲出物, 嗓子非常疼痛, 尤其是在吞咽時。 大多患病的寶寶發病12小時後, 皮膚上出現皮疹, 偶爾也有少數寶寶在2天后才出現。 皮疹最早出現的部位是頸部及上胸部, 一天就可遍佈全身;皮疹呈鮮紅色, 針頭大小, 有些像“雞皮疙瘩”, 若用手指按壓時, 可使紅暈暫時消退, 受壓處皮膚蒼白, 經十餘秒鐘後, 皮膚又恢復呈猩紅色, 這種現象叫“掌印”。 面部充血潮紅, 但無皮疹,
Advertisiment
發病後一周左右, 皮疹按出疹順序先後消退, 一般在2~4天退盡, 病情嚴重的寶寶則一周左右才能退盡。 患病後第一周的週末至第二周的初始, 皮膚開始出現片狀脫屑, 通常顏面和頸部脫屑為糠屑狀, 軀幹處脫屑為鱗片狀, 手掌和腳底脫屑則呈現手套或襪套狀。 猩紅熱皮疹消退後, 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疤痕和色素沉著, 大多數患病寶寶隨著皮疹消退, 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極少數病兒症狀嚴重, 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甚至休克。 有時可併發心肌炎、腎炎、風濕熱、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Advertisiment
猩紅熱居家防護對策
對策1: 切斷傳染源
猩紅熱的傳染性極強, 但目前尚還沒有疫苗預防, 因此應注意切斷傳染源。 猩紅熱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的, 一定要經常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 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多去空氣清新的花園玩耍或散步。
無論是幼兒還是大人, 只要與猩紅熱患者有過密切接觸, 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趕快服藥預防, 如服用複方新諾明片、注射青黴素等, 尤其是曾經患過腎炎或風濕熱的寶寶。
對策2 :醫院治療
寶寶患了猩紅熱, 必須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療, 早期注射足夠的青黴素, 可以縮短病程, 加快病癒。 目前, 由於青黴素的廣泛使用, 患病後症狀較輕的寶寶已明顯增多, 一般在注射青黴素1~2天后,
Advertisiment
對策3 :休息加營養
患病的寶寶一定要臥床休息, 多喝白開水, 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如冬瓜湯, 取新鮮冬瓜500克和少許鹽, 把冬瓜切成絲, 放入鍋內加水慢火煨湯, 湯好後加一點點鹽, 適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寶寶;取適量白蘿蔔, 洗淨後切成絲。 把切成絲的白蘿蔔酌情加蔥油、白糖、鹽拌勻, 適合發燒後食欲不佳的寶寶;楊梅舌明顯的寶寶, 可服用參麥綠豆粥, 方法為取沙參15克, 麥門冬10克, 綠豆500克, 粳米50~100克,然後將沙參和麥門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與綠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溶血性鏈球菌可產生紅疹毒素,它可作為一種變態反應原刺激身體產生抗體,發生變態反應。這類變態反應發生的時間大多在患猩紅熱的2~3周,此時正是鏈球菌感染後體內產生抗體的時間。因此,媽媽切不可把猩紅熱當作一般的感冒來對待,它可能會引起多種嚴重併發症。
猩紅熱寶寶的居家護理
猩紅熱併發症
猩紅熱常見的突出併發症是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炎等。風濕性心肌炎多發生在出疹後期,如果寶寶出現發燒、皮疹,並伴心慌氣短、胸口悶和心臟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常發生在大關節部位,呈對稱性發作,表現為關節處紅腫熱痛,並先後在各大關節出現,出現以上情況要及時就醫;急性腎炎一般出現在猩紅熱病後1~3周,寶寶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腫。因此,猩紅熱病康復後2~4周時,媽媽最好帶寶寶做尿常規檢查。
小貼士:
由於攜帶猩紅熱病菌的寶寶也有傳染性,因此,患病寶寶治療一周,停藥48小時後,需做二次咽拭子培養,如果均為陰性,才能解除隔離,否則仍是帶菌者,依然具有傳染性。如果仍是陽性,應做藥物敏感試驗,找出對應的抗菌素,對症下藥。
相關連接
細菌增基因 香港首發現
港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過往猩紅熱毒性溫和,死亡率僅2%,但出現了死亡個案,而且最近猩紅熱對抗生素紅黴素出現抗藥性,港大遂對猩紅熱進行基因研究。結果發現,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發生基因變異,增加細菌的傳播力。港大微生物學系為1個感染猩紅熱的6歲男童抽取細菌樣本進行基因排序,男童感染的細菌屬於M12型甲型鏈球菌,研究發現細菌新增1組基因組,令基因數量增加約2.5%,是香港首次發現。
負責該項研究的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解釋,新增的一組基因組可能來自一種在口腔或腸道出沒的鏈球菌。
病菌“洗牌” 治療添難度
他解釋,口腔及腸道是病菌積聚的熱點,大量病菌集結經常會出現“盜取”或交換基因的情況,進行“洗牌”,相信猩紅熱細菌“盜取”口腔或腸道病菌的基因組,並與原來的基因結合,使基因數量增加2.5%。他表示,基因變異有機會令猩紅熱有侵襲呼吸系統的能力,亦可能提升傳播力,以及延長逗留人體的時間,港大須進行實驗比較才能確定其影響。目前難以估計今次細菌“洗牌”是否源自本地,抑或外地個案早有變種。
黃世賢又指出,細菌的基因組各有作用,新增的基因組有機會增加細菌黏附在細胞表面的能力,增加病菌黏附呼吸系統並入侵呼吸系統的能力,有可能增加兒童受感染的機會及治療的難度。他指出,從其它細菌“盜取”基因是細菌的特性,早在2005年也有1種M28型甲型鏈球菌從其它病菌中“盜取”基因,令其入侵產後婦女子宮和陰☆禁☆道的能力增強。
小編總結:小兒猩紅熱是常見病,多發病,父母應嚴密觀察,注意併發症的早期表現,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粳米50~100克,然後將沙參和麥門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與綠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溶血性鏈球菌可產生紅疹毒素,它可作為一種變態反應原刺激身體產生抗體,發生變態反應。這類變態反應發生的時間大多在患猩紅熱的2~3周,此時正是鏈球菌感染後體內產生抗體的時間。因此,媽媽切不可把猩紅熱當作一般的感冒來對待,它可能會引起多種嚴重併發症。
猩紅熱寶寶的居家護理
猩紅熱併發症
猩紅熱常見的突出併發症是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炎等。風濕性心肌炎多發生在出疹後期,如果寶寶出現發燒、皮疹,並伴心慌氣短、胸口悶和心臟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常發生在大關節部位,呈對稱性發作,表現為關節處紅腫熱痛,並先後在各大關節出現,出現以上情況要及時就醫;急性腎炎一般出現在猩紅熱病後1~3周,寶寶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腫。因此,猩紅熱病康復後2~4周時,媽媽最好帶寶寶做尿常規檢查。
小貼士:
由於攜帶猩紅熱病菌的寶寶也有傳染性,因此,患病寶寶治療一周,停藥48小時後,需做二次咽拭子培養,如果均為陰性,才能解除隔離,否則仍是帶菌者,依然具有傳染性。如果仍是陽性,應做藥物敏感試驗,找出對應的抗菌素,對症下藥。
相關連接
細菌增基因 香港首發現
港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過往猩紅熱毒性溫和,死亡率僅2%,但出現了死亡個案,而且最近猩紅熱對抗生素紅黴素出現抗藥性,港大遂對猩紅熱進行基因研究。結果發現,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發生基因變異,增加細菌的傳播力。港大微生物學系為1個感染猩紅熱的6歲男童抽取細菌樣本進行基因排序,男童感染的細菌屬於M12型甲型鏈球菌,研究發現細菌新增1組基因組,令基因數量增加約2.5%,是香港首次發現。
負責該項研究的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解釋,新增的一組基因組可能來自一種在口腔或腸道出沒的鏈球菌。
病菌“洗牌” 治療添難度
他解釋,口腔及腸道是病菌積聚的熱點,大量病菌集結經常會出現“盜取”或交換基因的情況,進行“洗牌”,相信猩紅熱細菌“盜取”口腔或腸道病菌的基因組,並與原來的基因結合,使基因數量增加2.5%。他表示,基因變異有機會令猩紅熱有侵襲呼吸系統的能力,亦可能提升傳播力,以及延長逗留人體的時間,港大須進行實驗比較才能確定其影響。目前難以估計今次細菌“洗牌”是否源自本地,抑或外地個案早有變種。
黃世賢又指出,細菌的基因組各有作用,新增的基因組有機會增加細菌黏附在細胞表面的能力,增加病菌黏附呼吸系統並入侵呼吸系統的能力,有可能增加兒童受感染的機會及治療的難度。他指出,從其它細菌“盜取”基因是細菌的特性,早在2005年也有1種M28型甲型鏈球菌從其它病菌中“盜取”基因,令其入侵產後婦女子宮和陰☆禁☆道的能力增強。
小編總結:小兒猩紅熱是常見病,多發病,父母應嚴密觀察,注意併發症的早期表現,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