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的病原不是病毒, 是細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主要是因為細菌產生猩紅熱外毒素致病。 病癒後免疫較持久。
猩紅熱症狀一般非常典型:發熱, 咽炎, 草莓舌, 全身彌漫性紅色皮疹, 疹退後脫皮。
嬰幼兒輕型較多, 少見高熱, 皮疹僅見於軀幹, 疹退後脫皮亦不明顯。 但很多病例症狀較重, 可發生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所以猩紅熱一般需要留院治療。
(1)患兒在院屬呼吸道隔離治療, 陪護人員應該及時消毒處理患兒的分泌物、污染物。
(2)出疹時皮膚瘙癢, 易抓破, 應該溫水擦洗皮膚止癢,
Advertisiment
(3)高熱的處理, 體溫過高可以使用小劑量退熱劑, 濕敷頭部或動脈血流豐富處, 可用溫水擦浴(力度應適宜)。
(4)居室應該安靜, 寶寶絕對臥床休息, 室內空氣應新鮮, 陽光應充足, 但不要直射寶寶皮膚。
(5)觀察病情:心悸、氣短、脈搏加快、呼吸困難等疑為心肌炎;病內1~2周觀察有無關節腫痛等關節炎症狀;發病3周左右需觀察是否有水腫, 觀察尿色, 是否腰痛等排除腎炎併發。
(6)皮疹脫屑時, 半脫落處可用消毒後的剪刀剪掉, 切勿強行撕掉而引起皮膚繼發感染。 可塗油劑保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