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這篇讀書筆記讓財商不高的小編很受啟發, 所以搬磚過來,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從猶太人身上學習, 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概念和含義, 建立健……這篇讀書筆記讓財商不高的小編很受啟發, 所以搬磚過來,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從猶太人身上學習, 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概念和含義, 建立健康的財富觀。
Advertisiment
猶太人善經商, 天下人盡知, 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巴菲特、索羅斯、摩根家族、雷曼兄弟、所羅門兄弟都是猶太人。 毫不誇張的說, 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都是由猶太人所掌控的——華爾街80%以上的投資產品都是猶太人發明的, 華爾街所有做市商也全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商業上的精明不都來自天分, 其實在傳統裡, 他們就認為擁有商學思維、商業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 所以在對小朋友的教育上很有一套。
Advertisiment
Case1:猶太孩子的第1份生日禮物是股票
當孩子滿1歲時, 很多猶太父母都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 也是猶太父母對孩子們獨特的理財教育, 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
儘管孩子更喜歡形形色色的玩具, 但猶太父母寧願給孩子更實際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回頭看看, 咱的娃收到的第1份生日禮物大都是玩具、衣服, 送股票給這麼點的孩子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但這就是引導孩子理財意識的一個開端和基礎。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猶太父母還會讓孩子熟悉複雜的投資工具, 並最終學會如何操作。
與之相比, 當孩子出生後, 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最先想的是趕緊給娃存筆錢, 或定投基金或買份保險, 因為娃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比如上大學甚至出國留學等等。
但幾乎沒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去考慮事情, 即便給他買股票, 也是說等他長大了留給他, 根本不用孩子關注。 而猶太父母是讓孩子自己真實的擁有股票,
Advertisiment
Case2:為孩子設計“金錢遊戲”
猶太父母認為, 想要讓孩子懂得理財, 要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金錢有關的細節, 鼓勵和引導孩子去關注這些細節。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設計一些與此相關的“金錢遊戲”, 孩子都意成為遊戲中的勝者,
Advertisiment
什麼樣的遊戲符合“金錢遊戲”的規則呢?比如, 猜物品的價格。 家裡可以準備一個紙箱, 紙箱裡放一些日常用品, 如飲料、糖果、書、橡皮、鉛筆、尺子等等一些日常孩子能接觸到並能找到價格的物品。 這些物品沒有價格標籤, 讓孩子來猜, 如果猜對了就交給他相應價格的錢, 到最後看誰的錢最多誰就是勝利者, 並給勝利者設置獎勵。 而孩子們為了成為大贏家, 平時跟父母逛超市的時候就會主動去留意商品的價格, 並把價格記下來。
當然記住商品的價格不是目的, 主要是讓他自己去觀察和瞭解多少錢能買到什麼東西, 瞭解金錢的概念, 順帶鍛煉他的記憶力。 日積月累, 就會形成為一種能力,例如同一件商品,可以在哪裡花更少的錢買到等等,而一旦對各種商品的價格了然於胸,日後碰到與此相關的事情時就不容易被忽悠、誘惑。
與之相比,我們成人走到商場裡,特容易被各種促銷活動誘惑,打折或“買二送一”或買多少這種商品可以送多少抵金券等,我們需要具備識別哪些促銷是真的划算,哪些是陷阱的能力。
另外,猶太父母教孩子學習投資時,也通常會從遊戲入手,比如“大富翁”類遊戲,從遊戲中建立起對投資的初始印象,再將簡單的投資知識融入其中。
其實咱也曾經跟娃娃玩過一些買賣東西的小遊戲,但當時只是想鍛煉他的口算能力,對數學有一個概念,沒想到再往前邁兩步,孩子的金錢意識也能建立起來。
Case3:垃圾髒,但是錢不髒
如果看見有人在垃圾箱裡翻找一些空的礦泉水瓶或其他的飲料瓶時,可愛的萌娃一般都會問他們找空瓶子做什麼?父母的回答當然是,這些人沒有錢,找空瓶子可以去廢品站賣錢。萌娃又會問:不是說垃圾很髒嗎?垃圾也能賺錢嗎?咱可能著急地回答,垃圾當然很髒,但這些人實在是沒有錢所以要去翻,你長大了要好好學習,否則就得像他們一樣成天翻垃圾。
但如果是猶太媽媽,她的回答可不是這樣,她會告訴孩子,垃圾雖然髒,但你不能覺得撿垃圾賺來的錢也是髒的。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人們靠這些工作來賺錢,而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要自己付出勞動,並且是遵循正當途徑賺到的錢是沒有貴賤之分的。
很明顯,這兩種方式各自帶給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前一種方式會讓孩子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日後嫌貧愛富,給工作劃分成三六九等,覺得“這些工作很低賤,我不能做”。
而後一種方式則會讓孩子認識到,不能把錢分等級,賺錢只有合法與否,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自己憑能力賺來的錢,就都是平等而有價值的。
說實話,猶太媽媽教孩子的金錢觀,我們成人基本都不具備,還需要重新修行,更不要說教孩子了。不僅如此,還經常聽到周遭的父母抱怨,現在孩子的負擔那麼重,玩都沒時間,哪裡還有時間去接受理財教育。事實的確如此,但猶太媽媽在孩子財商方面的教育也是彙聚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多花點一點心思學習和培養孩子的財富觀,也不是不可行的難題,就看我們願不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就會形成為一種能力,例如同一件商品,可以在哪裡花更少的錢買到等等,而一旦對各種商品的價格了然於胸,日後碰到與此相關的事情時就不容易被忽悠、誘惑。與之相比,我們成人走到商場裡,特容易被各種促銷活動誘惑,打折或“買二送一”或買多少這種商品可以送多少抵金券等,我們需要具備識別哪些促銷是真的划算,哪些是陷阱的能力。
另外,猶太父母教孩子學習投資時,也通常會從遊戲入手,比如“大富翁”類遊戲,從遊戲中建立起對投資的初始印象,再將簡單的投資知識融入其中。
其實咱也曾經跟娃娃玩過一些買賣東西的小遊戲,但當時只是想鍛煉他的口算能力,對數學有一個概念,沒想到再往前邁兩步,孩子的金錢意識也能建立起來。
Case3:垃圾髒,但是錢不髒
如果看見有人在垃圾箱裡翻找一些空的礦泉水瓶或其他的飲料瓶時,可愛的萌娃一般都會問他們找空瓶子做什麼?父母的回答當然是,這些人沒有錢,找空瓶子可以去廢品站賣錢。萌娃又會問:不是說垃圾很髒嗎?垃圾也能賺錢嗎?咱可能著急地回答,垃圾當然很髒,但這些人實在是沒有錢所以要去翻,你長大了要好好學習,否則就得像他們一樣成天翻垃圾。
但如果是猶太媽媽,她的回答可不是這樣,她會告訴孩子,垃圾雖然髒,但你不能覺得撿垃圾賺來的錢也是髒的。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人們靠這些工作來賺錢,而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要自己付出勞動,並且是遵循正當途徑賺到的錢是沒有貴賤之分的。
很明顯,這兩種方式各自帶給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前一種方式會讓孩子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日後嫌貧愛富,給工作劃分成三六九等,覺得“這些工作很低賤,我不能做”。
而後一種方式則會讓孩子認識到,不能把錢分等級,賺錢只有合法與否,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自己憑能力賺來的錢,就都是平等而有價值的。
說實話,猶太媽媽教孩子的金錢觀,我們成人基本都不具備,還需要重新修行,更不要說教孩子了。不僅如此,還經常聽到周遭的父母抱怨,現在孩子的負擔那麼重,玩都沒時間,哪裡還有時間去接受理財教育。事實的確如此,但猶太媽媽在孩子財商方面的教育也是彙聚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多花點一點心思學習和培養孩子的財富觀,也不是不可行的難題,就看我們願不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