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兒童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
受訪的孩子中有80%說他們在過去的半年裡,
曾經感覺過寂寞孤單,
其中有16%的孩子說他們“經常”或是在大多數時候都感到寂寞。
另外,
近70%的受訪孩子說,
他們獨自在家時最感寂寞,
而45%的孩子說即使家裡有父母或其他親人陪伴,
他們依然會有孤單的感覺。
調查結果不容樂觀這項調查是在新加坡的3所小學中展開的,
調查對象是四年級到六年級的近700名學生,
他們的年齡普遍介於10歲到12歲之間。
調查顯示孩子們覺得寂寞的原因有:“沒有好玩的事情做”、“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沒有人陪我聊天”、“父母不許我出去玩”、“我一個人在家”、“我沒時間玩耍”等等。
Advertisiment
當被問到感覺寂寞時會選擇做些什麼的時候,
孩子們的回答包括:“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溫習功課”、“聽音樂”、“睡覺”、“閑著”、“吃東西”、“做白日夢”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
只有8.4%的孩子會選擇向父母傾訴寂寞,
而要求父母多花點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只占受訪者的5.4%。
缺乏自信導致交友障礙專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說,
孩子覺得寂寞,
其實並不是代表沒有人陪伴他(她)。
這些孩子的寂寞,
是一種即使親人就在身邊也無法真正進入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思想的孤獨感覺。
專家提醒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就是那些表示在人多的地方,
比如學校和遊樂場,
依然感覺寂寞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他們約占受訪者的15%以上,
而這些孩子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占較大比重。
專家分析說,
由於學習跟不上進度,
導致孩子缺乏自信,
他們的交友能力隨之出現障礙,
也最容易受孤單寂寞的感覺侵襲。
所以即便在同齡孩子集中的地方,
他們也感覺無法融入其中。
父母應多點時間和孩子遊戲專家建議學校的課外活動小組應該給每個孩子都提供參與的機會。
比如有些球類的校隊,
只選條件最好的學生參加,
這就造成同學之間分化,
出現孩子自我意識過強或者不合群的情況。
因此,
學校如果能兼顧條件稍差的大部分學生的感受,
給他們機會,
讓他們感覺被接受,
並且能輕鬆享受遊戲的樂趣,
或許發出寂寞信號的孩子們就會少一些。
Advertisiment
專家同時也建議父母們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和舉動,
因為裡面可能包含了求助資訊。
許多來自雙職工家庭的孩子,
由於沒有與父母溝通的時間和機會,
因此只好選擇在家看電視,
把電視當作他們惟一的朋友。
專家也表示,
其實,
父母根本無需煞費苦心去安排什麼郊遊活動來尋找和孩子溝通的機會,
因為大多數的孩子只是希望能有多一些和父母遊戲的時間就夠了,
而且最好是那種不會與學習直接掛鉤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