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二代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問題(圖)

如果家有“獨二代

如果家有“獨二代”

第二代獨生子女, 簡稱“獨二代”, 如今幼稚園裡的孩子基本屬於這個群體, 他們的喜怒哀樂牽動著一家人的心, 也牽動著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關注。

獨二代, 由於生長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特點, 尤其是6+1結構的家庭環境特點, 他們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特殊性。 然而, 正如一個獨生子女所說, 按照一些有關“獨生子女特點”文章的說法, 仿佛他們一出生就成了“罪人”, 所以, 我們這裡談到的第二代獨生子女的特點, 是就這個群體而言的, 而不是針對某個個體。

文/兒童心理學博士 周燕

Advertisiment

根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發現, 獨二代兒童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問題主要有:

獨立性差

除學習活動之外, 孩子在家中幾乎沒有什麼動手機會。 尤其對於3歲前的孩子, 家長認為寶寶還小呢, 理應過著“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 殊不知這樣一來, 將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一次幼稚園春遊活動, 到了吃飯時間, 老師發現一個孩子拿著食物在發呆, 詢問後才知道, 孩子不知道怎麼剝雞蛋殼!這種情況下, 孩子覺得自己離開了大人的照顧, 就什麼都不會做, 無法生活, 嚴重挫傷了自信心。 心理學家的研究已證實, 自信心是獲得工作和學習成功、獲得生活幸福的關鍵因素,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長最該關注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的過程中樹立的。

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從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妨做個“懶”家長。 例如, 孩子2歲開始, 就讓他們自己用勺吃飯, 家長不要再那麼“勤勞“地給他餵飯了。 雖然在成人看來, 吃飯、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但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 這些是大任務, 從中可以培養最初的自信。

耐受挫折性差

我們常常看到媒體報導, 有些人因為對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鬱甚至去自殺。 這個特徵在獨一代孩子身上已經顯現, 現在在獨二代身上更加明顯。

我在幼稚園遇到這樣一件事情:中班的一次教育活動, 老師提出問題讓小朋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Advertisiment
很多孩子都舉手要求回答問題, 老師叫了其中一個孩子的名字, 突然另一個男孩大叫起來。 原來是因為男孩舉了手, 而老師沒有請他發言, 他就大喊大叫起來。 課後老師告訴我們, 這個孩子一貫如此, 因為家長對孩子一味溺愛和遷就。 連舉手而沒被老師叫到名字這樣的小小挫折(甚至我們都不能把這個叫挫折), 孩子都不能忍受, 我們還能指望他將來能完成什麼樣的工作呢?

“獨二代”一般都是在家長的讚美聲中成長的, 很多家長接受了“無批評教育”的觀念, 把“無批評”簡單理解為不批評而一味表揚, 把“寶寶你真棒!”掛在口上, 哪怕孩子做錯了事情。 例如, 大人說話時, 孩子任意打斷大人的談話、隨便插嘴, 此時有幾個家長能認真地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很多家長都是笑眯眯地等著寶寶發表“高見”,

Advertisiment
聽完之後還不忘讚美幾句“寶寶說得真好!”

無批評教育, 其實說的是尊重孩子的特點;因為孩子的經驗少, 還處在發展過程中, 對於他們所犯的錯誤, 要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給予幫助和糾正。 例如在上例中, 大人說話時孩子亂插嘴, 無批評的做法就是, 要堅定地告訴孩子:請你等待2分鐘, 我們把事情說完, 再認真聽你說話;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說:“你這孩子, 怎麼這麼討厭!”“大人說話時不要隨便打斷!”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靜等待2分鐘, 大人要履行自己的承諾, 認真傾聽孩子的談話;如果孩子做不到, 也要告訴他因為他不能安靜等待, 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時間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也就沒辦法聽他說話。 這樣做, 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才是真正的無批評教育。

精神孤獨

由於家庭結構簡單, 沒有兄弟姐妹, 缺少同齡夥伴, 獨二代孩子容易陷入孤獨之中。 他們從小就習慣與電視、電腦相伴, 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玩, 到了現實生活中, 就缺乏與人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技能。

現代社會, 由於網路技術的發達, 使得人們善於在網上溝通、聊天, 反而不習慣進行面對面的談話。 對這種情況, 家長可以多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多陪孩子參加他們喜歡的活動, 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 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造同伴交往的環境, 和同齡夥伴的交往會使孩子互相學習、受益良多, 家長之間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兒的經驗。

學習能力強,知識面廣,而體育鍛煉不足

過多的知識學習,佔用了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在進行幼兒發展測評時發現,現在孩子的體能普遍比20年前孩子的體能差。這個問題很值得家長關注。

我們國家教育的傳統方式是,學校教育重智育,而家庭教育重德育。現代社會,由於競爭的激烈,學校和家庭都把重點放在了知識學習上,使得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負了沉重的負擔。如最近大家熱議的小學生學習奧數的問題,這是此類問題的一個典型代表。先不說內容是否適合孩子學習,就單是學習任務過重、時間過多,就必然佔用孩子其他活動的時間。所以有人預測未來人類的樣子,是一顆碩大的腦袋加退化的四肢――如此看來,此言真是有道理。

在孩子3歲以前,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喜歡戶外活動、喜歡體育遊戲的習慣,爬爬山、遊游水,哪怕是在樓下你追我趕地瘋跑幾圈,都能鍛煉孩子的體能。等孩子5、6歲以後,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項易於堅持的體育活動,打球、游泳、跆拳道或者是舞蹈,讓孩子鍛煉出一個好身體。

自我中心特點顯著

獨二代兒童,被六位家長百般呵護,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孩子,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是再自然不過的。若想培養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長還要在觀念上更新一番,例如,家裡買了好吃的東西,不要急急忙忙、首先就塞到2歲孩子的嘴裡,而要體現出家中的長幼順序:老人辛苦一輩子了,第一個給老人;爸爸辛苦承擔著養家重擔,第二個給爸爸....。.如果孩子從小是在這種秩序環境中成長的,那麼他們就不會事事先考慮自己,而是首先思考規則、遵守規則。

家長之間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兒的經驗。

學習能力強,知識面廣,而體育鍛煉不足

過多的知識學習,佔用了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在進行幼兒發展測評時發現,現在孩子的體能普遍比20年前孩子的體能差。這個問題很值得家長關注。

我們國家教育的傳統方式是,學校教育重智育,而家庭教育重德育。現代社會,由於競爭的激烈,學校和家庭都把重點放在了知識學習上,使得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負了沉重的負擔。如最近大家熱議的小學生學習奧數的問題,這是此類問題的一個典型代表。先不說內容是否適合孩子學習,就單是學習任務過重、時間過多,就必然佔用孩子其他活動的時間。所以有人預測未來人類的樣子,是一顆碩大的腦袋加退化的四肢――如此看來,此言真是有道理。

在孩子3歲以前,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喜歡戶外活動、喜歡體育遊戲的習慣,爬爬山、遊游水,哪怕是在樓下你追我趕地瘋跑幾圈,都能鍛煉孩子的體能。等孩子5、6歲以後,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項易於堅持的體育活動,打球、游泳、跆拳道或者是舞蹈,讓孩子鍛煉出一個好身體。

自我中心特點顯著

獨二代兒童,被六位家長百般呵護,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孩子,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是再自然不過的。若想培養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長還要在觀念上更新一番,例如,家裡買了好吃的東西,不要急急忙忙、首先就塞到2歲孩子的嘴裡,而要體現出家中的長幼順序:老人辛苦一輩子了,第一個給老人;爸爸辛苦承擔著養家重擔,第二個給爸爸....。.如果孩子從小是在這種秩序環境中成長的,那麼他們就不會事事先考慮自己,而是首先思考規則、遵守規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