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的小寶寶不一定生性奇怪, 不愛和別人交流。 但是, 由於小寶寶在家庭中沒有差不多大的“小朋友”, 所以他們往往格外盼著有小朋友與自己一塊玩, 這種願望有時會使他們更易於“合群”。 年幼天真的孩子, 如同他們自己手裡玩的橡皮泥一樣,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孩子“合群”不“合群”, 決定性的因素在於家長的引導和教育。
爸爸媽媽應該有計劃地讓小寶寶走出家庭的小世界, 在居住的社區裡或附近院子裡的小朋友一起活動, 結交一些好朋友。 給孩子吃糖果, 也要啟發他(她)分一些給身邊的夥伴。
Advertisiment
在遊戲中小寶寶們約好了要先公認的規則, 誰也不能不按照規定玩, 這樣就培養了小寶寶們遵守紀律的品質。 正是在與小朋友的共同活動中, 孩子知道了應該想到別人, 比較開朗大方, 懂得友愛謙讓, 這就是比較“合群”了。 有的父母把孩子關在房門中, 不願鄰居的小朋友到自己家裡來。 為了滿足孩子遊戲的願望, 就“爸爸媽媽陪你玩”——這叫作“哄”。 在“哄”的過程中, 孩子往往成了“恒星”, 父母多是圍著孩子轉。 孩予習慣於發出“指令”, 犬人又常常百依百順, “唯命是從”。 那麼, 小寶寶就會滋長“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
Advertisiment
總結:怎樣引導獨生子女學會合群呢?比如:給孩子吃糖果, 也要啟發他(她)分一些給身邊的夥伴。 在遊戲中小寶寶們約好了要先公認的規則, 誰也不能不按照規定玩, 這樣就培養了小寶寶們遵守紀律的品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