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玩具“破爛”不“破爛”,家長說的並不算

無獨有偶,
在知乎網友提出問題不到一個星期後, 同事(一名媽媽)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家裡買了那麼多好玩的玩具他都不愛玩, 偏偏喜歡玩家裡的破爛!”
那麼, 問題真的來了……
“好玩的玩具”, 這裡的“好玩”說到底是父母定義的。 可是爸爸媽媽這麼說, 寶寶真的認同嗎?
你對“玩具誤解太深”
家長口中所謂的玩具, 無非是工廠裡製造出來的。 可是父母們需要知道的是, 對於孩子來說, 他感興趣的任何東西都是玩具, 其中就包括“一根爛木棍、一個就飲料瓶”這些“破爛”, 相比之下, 是不是工廠出品, 並不重要。
蘿蔔白菜,

Advertisiment
各有所愛
而且工廠裡製造出來的玩具, 也未必好玩兒, 這可是得到過玩具設計師證實的。 一名玩具設計師曾在知乎上暴露“設計師在設計玩具時首先注重的是安全問題, 其次才是玩具的趣味性”。 即便是世界一流的頂級玩具設計師, 他設計的玩具也是為一般孩子共同存在的興趣所設計, 而不是為哪個孩子專門設計的。 這個叫“個體差異性”, 換個通俗的說法是:蘿蔔白菜, 各有所愛。


“破爛”不“破”
仔細想想, 孩子們可選擇的“破爛”有很多, 可為什麼偏偏就選擇了那個小木棍, 或者那個舊飲料瓶?如果父母肯思考一下就會發現, 寶寶們在選擇“破爛”的時候是有選擇性的, 他所選擇的“破爛”一定是某個時期他最感興趣的。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鼓搗門窗,
Advertisiment
有的喜歡拉抽屜, 有的喜歡瓶瓶罐罐, 也有的喜歡抓米抓豆。
孩子們總是對生活中的用品甚至廢棄物精挑細選, 所以他們自然會玩得興致勃勃。 而這些“破爛”可不是隨機被“寵倖”的, 對於寶寶來說, 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隨手可得!而且, 大多數寶寶都看到過長輩們使用過這些材料或工具, 這種前期經驗激發了寶寶的好奇心和模仿欲, 所以他們才更會認為這些“破爛”是最好玩的玩具。
尊重天性, 讓他自由
對於寶寶的玩具, 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用成人經驗去“綁架”寶寶們的選擇, 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天性和本能去玩兒, 給他們挑選的自由, 只要孩子開心, 即使玩具是“破爛”, 它的“破”也是有價值的。
Advertisiment
你說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