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玩具和遊戲能促進心理健康

通過玩具和遊戲, 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玩具不僅有玩耍功能, 還具有對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治的功能。 把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心理問題選擇玩具。

如, 為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提供積木、棋類、串珠等需要“靜心”的才能玩得好的玩具。 經常玩這類玩具, 有利於培養毅力和注意的堅持性。 而這些玩具, 對於那些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來說, 會更容易令他們沉迷於此, 而失去許多與人交往的機會, 孩子越是沉迷于此, 他們就越發變得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

Advertisiment

製作性玩具可以糾正孩子急躁的脾氣。 孩子性情暴躁, 做事毛手毛腳, “破壞性”很強, 他們如果自己動手製作各種各樣的玩具, 會慢慢培養耐心、細緻、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 使孩子變得心靈手巧。

給內向的孩子買些特別“好”的玩具, 讓其有“資本”吸引其他孩子, 並從中獲得與人交往、分享的快樂。

給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 提供動態的玩具, 如慣性玩具、聲控玩具等, 讓他們在輕鬆、自由、不受壓制的遊戲氛圍中追逐汽車、飛機、坦克, 踏著童車四處轉, 並和小夥伴一起共同操作, 使用同一玩具。

對孩子存在的某些心理行為問題可以通過遊戲方式進行矯治。 如孩子對黑暗產生恐懼時, 可以和孩子做這樣的遊戲——將房間裡的燈全關上,

Advertisiment
在黑暗中進行搶球比賽, 看誰搶得多。 多次活動後, 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總而言之, 作為一個現代的父母, 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溫情提示:為孩子解壓的五把鑰匙

當寶寶出現種種心理緊張的徵兆時, 只要父母能夠及早發現並加以適當的引導, 他的心理壓力便會有效地得以緩解或消除。 當然如果症狀嚴重, 那就應該向心理醫生求助了。

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壓力先要瞭解孩子心理上有什麼壓力、壓力是從哪來的, 所以就必須每天都聽孩子的傾訴, 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面對面地交談, 專心地看著孩子, 認真地聽他說話, 只要父母肯把心交給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 這樣你才能瞭解孩子心理的起初情況, 才能夠針對問題幫助他們。

幫助孩子面對恐懼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比如不跟著別人翹課、不跟著別人作弊、抽煙、抄作業, 別人有異性朋友自己沒有等等, 就因此會受到別人的嘲笑, 甚至會受到孤立, 於是孩子會感到恐懼、不知所措, 這時候做父母的應當教導孩子要堅持原則, 不對的事一定不能做, 要和孩子講清道理, 讓孩子知道, 能夠做到不隨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 這正是一個人成熟和勇敢的表現, 也是有主見、有頭腦的表現。

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

父母小時候一定也曾經遇到過和孩子類似的情況, 當時是怎麼樣對待的或現在遇到了什麼難題又是怎樣處理的,

Advertisiment
這些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分享, 當孩子知道了父母原來也是常常會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 他們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 父母告訴子女自己是怎樣應付壓力的, 那實際上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也就增強了孩子克服壓力的勇氣和信心了。 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演習, 比如你假裝做你孩子的同學, 要抄他的作業, 或你扮演他的一個同學, 慫恿他抽煙, 讓他學著怎麼樣去拒絕, 也可以把角色顛倒過來演習, 讓孩子先經歷一下類比的情況, 培養實踐經驗。

培養孩子的自尊

培養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強他們抗拒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比如讓孩子發表一些意見、建議, 把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去做, 並且重視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言行, 駛都是培養孩子自尊的好方法。 孩子有了比較強的自尊就會擁有勇氣、膽量和單間別力, 就能不和一些人同流合污。

關心孩子的成長

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 這對舒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裨益的。 因為假如所學的東西都是他所喜歡的, 他就不會覺得是負擔是壓力了;相反的, 假如他所不喜歡的卻偏偏要勉強他去學的話, 那肯定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了, 所以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學這個、學那個, 應該多聽聽他自己的意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