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還能促進寶寶書面語言的建構。
如在玩“小貓釣魚”這套玩具中, “魚餌”、“魚竿”這些玩具的符號標識可以讓寶寶對文字的意義有初步的理解, 而像拼音類玩具、數數類玩具等, 可以直接鍛煉寶寶對書面文字的理解力。
在玩各種玩具的過程中, 寶寶以具體的感知和動作, 運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創造性地變換語言, 從而發展了以語言為仲介建構的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 因此, 爸媽要充分利用玩具訓練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促進寶寶想像力的發展
玩具具有虛擬性或象徵性的普遍特徵, 並以“假裝”為標誌,
Advertisiment
寶寶與玩具接觸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以物代物或以物代人的現象, 即把玩具作為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物品或人。 爸媽要做玩具的“有心人”, 認真思考玩具的用法, 啟發寶寶的想像力。 前段時間我發現女兒非常喜歡玩“螢光棒”, 就組織了一個“神奇的螢光棒”的家庭活動, 參加人都是女兒的小朋友。 活動主要是讓大家說出棒可以當作什麼用, 並當場表演螢光棒的用途。 女兒說, “可以當粉筆。 粉筆這麼長, 老師就不用換粉筆了。 ”丁丁說, “可以當面條。 這麼粗, 麵條就可以變少很多了。 ”“還可以當小樹枝。 就是冬天沒有樹葉的小樹枝。 ”……這些都是我以前沒有想到的呢。
玩具是遊戲的工具,
Advertisiment
而遊戲又是寶寶的天性, 玩具是遊戲的物質前提, 寶寶要玩耍必然離不開玩具。 世界“幼教之父”福祿貝爾就把寶寶的玩具意為“恩物”, 並專門針對寶寶發展需要設計了一系列的玩具。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本質即是工作(活動), 工作即遊戲, 玩具就是兒童工作的材料, 有玩具, 其工作才不致落空;有玩具, 才能引起兒童工作的興趣, 也才會專心地去操作學習, 也才能幫助其自我建構與神經發展。 玩具的提供與應用, 直接關係著兒童學習的效果。 ”
魯迅先生曾說, “遊戲是兒童的天使。 我們要關注兒童的成長, 必須關注兒童的遊戲;要關注兒童的遊戲, 必須重視兒童使用的玩具。 ”
事實上, 縱觀中外學前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到,
Advertisiment
促進感知能力的提高
感知覺是寶寶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 在幼兒的中期, 由於言語能力還比較低下, 寶寶獲得的資訊主要是通過感知覺獲得的形象資訊, 而玩具以其生動誇張的形象、鮮豔明亮的色彩刺激寶寶用各種感官去接觸。 在與玩具的接觸的過程中, 寶寶通過眼看、耳聽、口嘗、手摸, 接觸各種不同材質的玩具, 加強了感官的感受性和觀察力, 促進了感知能力的提高。
爸媽在家裡應該為寶寶創設具有豐富玩具的環境。
Advertisiment
玩具的準備應考慮到玩具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點, 要為寶寶準備顏色各異、對比度比較明顯的玩具, 玩具的大小應考慮到寶寶的身高特徵。 另外, 在寶寶與玩具接觸的過程中, 爸媽要加強對寶寶感知能力的指導, 讓寶寶“跳一跳”能摘到蘋果。 如可以引導寶寶摸一摸絨布類、絲綢類、塑膠類玩具, 讓他說說感受。 看一看, 讓他看看玩具的顏色的不同, 讓他挑選自己喜歡顏色的玩具去玩, 比較玩具顏色的深淺, 讓寶寶對顏色有初步的意識。 舉一舉, 讓他感受玩具的重量, 還可以讓他舉一舉氣球和大積木, 說說哪個更重。
促進寶寶語言發展
玩具本身就是一種寶寶表達表現的工具, 較之於社會約定俗成的語言符號系統,
Advertisiment
寶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展著自己的口頭語言。
寶寶之間就玩具的交換、玩法的交流, 使其語言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進步。 “我可以玩你的小車嗎?”“我可以加入你玩積木的遊戲嗎?”“我可以用我的小豬換你的小鴨嗎?”“可以的。 ”“好的。 ”“一起玩吧。 ”“我在玩呢, 等一會兒給你玩。 ”兩個寶寶的對話可以看到禮貌用語的運用, 她們把禮貌用語運用得如此適當呢。
寶寶在與玩具接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自語”現象。
而這些“自言自語”的產生對寶寶語言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女兒在“娃娃家”裡玩時,會拿起一個布娃娃,把它放在小凳子上,微笑著對她說:“娃娃穿得好美,但還沒有佳佳漂亮。佳佳要把娃娃打扮得像佳佳一樣漂亮。”佳佳開始給布娃娃穿上小禮服。“伸伸腿,舉舉手,衣服拉上就好了,媽媽說了這樣就聽話了,衣服穿好了。”佳佳在布娃娃對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看出其語言的條理性、邏輯性,還把媽媽給自己穿衣服的語言用到了自己給布娃娃穿衣服上。
早期寶寶的語言以假裝的身份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不必擔心自己講得對不對,需不需要糾正。佳佳在“自語”的時候,可以裝出媽媽在給自己穿衣服時的聲音、語調和動作。她可以認為這是媽媽在說話,而不是她自己在說。
我女兒在“娃娃家”裡玩時,會拿起一個布娃娃,把它放在小凳子上,微笑著對她說:“娃娃穿得好美,但還沒有佳佳漂亮。佳佳要把娃娃打扮得像佳佳一樣漂亮。”佳佳開始給布娃娃穿上小禮服。“伸伸腿,舉舉手,衣服拉上就好了,媽媽說了這樣就聽話了,衣服穿好了。”佳佳在布娃娃對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看出其語言的條理性、邏輯性,還把媽媽給自己穿衣服的語言用到了自己給布娃娃穿衣服上。早期寶寶的語言以假裝的身份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不必擔心自己講得對不對,需不需要糾正。佳佳在“自語”的時候,可以裝出媽媽在給自己穿衣服時的聲音、語調和動作。她可以認為這是媽媽在說話,而不是她自己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