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一:“玩”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蘭蘭媽:我和孩子爸爸對孩子“玩”的意見不一致,
我認為應讓蘭蘭像別家孩子那樣在雙休日裡學點啥,
否則上小學會吃虧的,
可孩子爸爸總主張讓蘭蘭盡情地玩,
郭老師,
您認為我們兩人的意見誰對誰錯?
學前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是“玩”,
玩是他思考、驗證、創造、吸取知識的方式,
是他理解並適應周圍世界的方式,
玩為孩子思維、情感、社會性行為等等早期綜合素質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玩的”好處
1.玩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
在遊戲中孩子的嘗試性行為頻發率最高,
Advertisiment
2.玩有助於疏導孩子的能量和情緒, 在玩中可以有種種體驗, 使壓抑的情緒得到宣洩或排解。
3.在共同的遊戲玩耍中, 孩子之間的交流使語言運用水準得到提高。
4.玩可以給孩子提供社會性理解和合作的機會, 學習、體會並獲得社會交往的方式和經驗。
5.玩耍可以引發孩子的想像力, 可以使他探究, 產生各種新的觀念、想法, 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展創造性思維。
孩子是通過“玩”來學習的, 如果將孩子大部分活動時間放在純粹的技能訓練和不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超前學習知識上, 即使產生短暫的效應, 其意義也不大, 對於孩子今後的長遠發展是沒有太大價值的,
Advertisiment
學問二:“貪玩”表達需要體驗
樂強媽:一旦同意孩子出去玩, 他就不肯回家, 每次都要把他硬拖回來。 我很擔心他這麼貪玩, 將來會沒出息。
玩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他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孩子貪玩是因為他在玩中有種種體驗, 如果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管束或限制, 偶爾的玩耍對於他來說更是十分珍貴和戀戀不捨的。
Advertisiment
可用方法
1.要讓孩子有合理的生活節奏, 使孩子知道每天都有玩的時候。
2.每次讓孩子出去玩, 事先討論一下玩什麼, 讓孩子自己提出回家的時間和方式, 或者父母給他兩種提議, 供他選擇。
3.孩子偶爾不遵守約定, 父母應先瞭解是什麼原因, 再表明自己的態度, 並且真誠表示自己的擔心或惋惜, 相信他下次會守信的。
4.切不可過多對孩子的行為無意義或無目的地約束、限制,
Advertisiment
學問三:玩中起衝突能培養合作能力
宣宣媽:我的兒子5歲了, 有好幾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結果吵架後哭著回來, 家裡老人心痛, 就不讓他出去玩, 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需要有玩伴一起共同遊戲, 這不僅使孩子能進行語言交流, 同時玩耍可以給孩子提供學習社會性理解和與人合作的機會。 5歲的孩子正處於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 他的交往需求很強烈, 但缺乏交往的經驗, 所以經常會出現交往“衝突”和合作“危機”。 共同遊戲就是為孩子嘗試交往、合作提供機會, 發展社會性意識。
孩子在發生衝突後哭泣, 反映了他對發生事件的感受和情緒化表達, 這是正常的,
Advertisiment
應持態度
1.讓孩子情緒平穩, 傾聽
他的訴說,
然後幫助他理解同伴的行為,
例如:告訴孩子,
別人不給你玩他的玩具,
你應該告訴他我玩了會還給你的,
或我們一起玩、輪流玩;同伴無意(沒看到)碰痛你,
只要告訴對方你受了傷害,
請他注意改變行為,
等等。
2.情緒穩定後,
問他你想不想明天再和同伴玩?這樣表達了父母支持他交往的自信心。
3.如果的確是同伴無理,
使你的孩子受委屈了,
陪著孩子一起用友善的口吻,
讓孩子自己對同伴說出他的感受和態度;如是自己孩子霸道無理,
則應同樣請同伴向他表示,
千萬不能一旦孩子在玩時因交往受挫,
就避免共同遊戲,這將會使孩子變得行為孤獨、自私。越是這樣越是要讓孩子多和同伴玩,在玩的過程中,同伴間的“衝突”會使他的社會交往和合作能力不斷增強。
學問四:陪玩適當,注意自由度
芝畫媽:我的孩子不會玩,總要讓我陪著,我該怎麼辦?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發育水準的孩子玩的內容和水準各不相同,孩子玩的內容、方法會隨著他們的年齡和能力的增長而不斷豐富和更新。孩子喜歡遊戲,但不是說孩子生來就會玩,尤其是獨立的玩。例:3歲前孩子由於年齡小、缺乏經驗,給他們玩具玩不出花樣,玩的遊戲比較枯燥,父母可以通過示範、講解逐步使孩子自己對玩具有探索的興趣,然後讓他自己玩。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有助於孩子在不同玩法中獲得經驗。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活動干涉過多,孩子玩得慢了,水準低些,父母就責怪他笨,孩子想按自己的意願玩,父母則認為孩子瞎玩而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意願玩。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害的,造成有的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才會玩,甚至有的孩子總是纏著父母,不願意自己獨自玩。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世界,總是由父母領著、陪著,無形中就限制了孩子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創造才能的發揮,長期下去,孩子就可能會失去自信,變得依賴成性。因此,父母在指導孩子遊戲時應尊重孩子的意願,儘量讓孩子獨立地進行遊戲,只有在孩子放棄時才給予一些方法上和技術上的啟發、指點。
友情提示
近幾十年來的腦科學、生理學、心理學研究成果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事實:早期經驗與兒童未來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重視兒童的“玩”是最科學的家庭教育,在每一個發展階段孩子們都需要花時間來玩,通過孩子在玩耍中的表現可以觀察到孩子在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與發展水準,孩子在各種各樣的簡單的、複雜的玩耍中進行探索、學習,父母的作用就是鼓勵他,為他的嘗試提供多種條件和機會:
1.提供安全的玩的空間,例:避免尖銳物品或遠離電源插座和危險設施等。
2.提供各種衛生的玩的材料、玩具、道具(裝扮遊戲用),並和孩子共同商定玩後歸放的地方。
3.支持孩子關於玩的表達和在玩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表現自己的方式。
4.為孩子正在發展的想像力增加挑戰,比如設置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遊戲情景,這會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樂趣和增進親子情感,孩子也會為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媽媽(爸爸)而驕傲
學問四:陪玩適當,注意自由度
芝畫媽:我的孩子不會玩,總要讓我陪著,我該怎麼辦?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發育水準的孩子玩的內容和水準各不相同,孩子玩的內容、方法會隨著他們的年齡和能力的增長而不斷豐富和更新。孩子喜歡遊戲,但不是說孩子生來就會玩,尤其是獨立的玩。例:3歲前孩子由於年齡小、缺乏經驗,給他們玩具玩不出花樣,玩的遊戲比較枯燥,父母可以通過示範、講解逐步使孩子自己對玩具有探索的興趣,然後讓他自己玩。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有助於孩子在不同玩法中獲得經驗。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活動干涉過多,孩子玩得慢了,水準低些,父母就責怪他笨,孩子想按自己的意願玩,父母則認為孩子瞎玩而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意願玩。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害的,造成有的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才會玩,甚至有的孩子總是纏著父母,不願意自己獨自玩。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世界,總是由父母領著、陪著,無形中就限制了孩子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創造才能的發揮,長期下去,孩子就可能會失去自信,變得依賴成性。因此,父母在指導孩子遊戲時應尊重孩子的意願,儘量讓孩子獨立地進行遊戲,只有在孩子放棄時才給予一些方法上和技術上的啟發、指點。
友情提示
近幾十年來的腦科學、生理學、心理學研究成果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事實:早期經驗與兒童未來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重視兒童的“玩”是最科學的家庭教育,在每一個發展階段孩子們都需要花時間來玩,通過孩子在玩耍中的表現可以觀察到孩子在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與發展水準,孩子在各種各樣的簡單的、複雜的玩耍中進行探索、學習,父母的作用就是鼓勵他,為他的嘗試提供多種條件和機會:
1.提供安全的玩的空間,例:避免尖銳物品或遠離電源插座和危險設施等。
2.提供各種衛生的玩的材料、玩具、道具(裝扮遊戲用),並和孩子共同商定玩後歸放的地方。
3.支持孩子關於玩的表達和在玩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表現自己的方式。
4.為孩子正在發展的想像力增加挑戰,比如設置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遊戲情景,這會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樂趣和增進親子情感,孩子也會為自己有一個聰明的媽媽(爸爸)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