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玩耍是虛度光陰。 然而, 孩子能夠從玩中學會的東西, 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因為, 生活即教育, 玩耍即童年。
“我的孩子就知道玩, 不愛學習”。 很多父母都會這樣抱怨孩子。 可是, 玩和學習真的對立嗎?其實, “玩”不僅可以使孩子獲得童年該有的簡單的快樂, 更可以提升孩子心智, 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和品質。 玩, 既是孩子的生活方式, 也是孩子的學習途徑。
玩耍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對孩子而言, 愛玩是天性, 遊戲即生活, 玩耍即童年。 受制于認知和思維能力, 孩子往往會把自己玩的遊戲看作現實,
Advertisiment
當一個孩子從小體會過發自肺腑的快樂, 那就會為自己將來的人生建立一條精神連結。 在未來的人生之旅中, 即使身處低谷, 被愛滋養過的心靈, 依然有一種免於崩潰的力量;即使挫折不斷, 童年時被植入人性深處的光輝, 依然有一份力量去面對現實, 追尋自我。 所以, 父母永遠不要否定玩耍和快樂對孩子童年的價值。 用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話說:“什麼叫虛度?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
Advertisiment
玩耍是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 可以拓展孩子的認知, 提升孩子的心智。 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一蟲一鳥, 都可能成為孩子的“玩具”。 在玩的過程中, 孩子需要去觀察、認知和理解不同物品或生物的各種特點, 增長了見識和知識。 當孩子專注地玩心愛的積木、手工或拼圖時, 更需要不斷地去嘗試、思考, 經歷失敗與成功, 而這就是孩子學習的途徑和方式。 特別是對年幼的孩子而言, 真實體驗一定要先於抽象知識, 具體觀察一定要先於一般概念。
而今天教育的一大誤區,
Advertisiment
玩耍是發展孩子各種能力和品質的重要途徑, 包括運動能力、合作精神、規則意識、情緒管理能力、專注力、抗挫折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當小女孩們熱衷於“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時, 當小男孩分成紅軍、藍軍進行“戰鬥”時, 他們在奔跑、跳躍、攀爬中, 提升了運動能力。 對於年長一些的孩子, 玩足球、籃球、乒乓球等, 更是增強了體質, 鍛煉了身體。 而在和小夥伴的玩耍中,
Advertisiment
同樣, 如果一個孩子想要主導遊戲, 做孩子王, 自然要發展出表達能力、自信心、領導力, 否則又如何能夠讓小夥伴主動追隨?在遊樂園裡, 兩個孩子都想玩木馬, 他們商量是輪流玩, 還是用自己的玩具交換玩時, 自然發展出了獨自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一個孩子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或玩具時, 自然發展出獨處的能力和專注力。 當孩子將自己沒有搭好的積木憤怒地推倒, 但是3分鐘後卻又可以愉快地重新搭建時, 自然發展了抗挫折和自我修復的能力……每一種在大人眼中無用的玩耍和遊戲,
Advertisiment
記得臺灣作家龍應台女士曾經說過一句話:“上100堂美學的課, 不如讓孩子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100個鐘點的建築設計, 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100次文學寫作的技巧, 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玩, 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是的, 生活即教育, 玩耍即童年。 把學習的內容局限在課本裡, 把學習的方式局限在說教中, 不僅狹隘, 而且低效。 真正的教育, 原本就在孩子嬉戲玩耍的歡笑中,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場景裡。 玩, 才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