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孩子最初的自我概念大約出現在兩三歲左右的時候, 如果這時幼兒的獨立活動要求得到滿足和成人的支持, 將開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 相反則容易產生退縮行為。 讓我們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就這一話題看看下面的內容。

要點一:珍惜幼兒自我獨大立性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 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 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 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因此, 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

Advertisiment
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 使獨立性不斷發展。

要點二: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 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孩子吃飯不要硬逼, 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 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 並非是嬌慣孩子。 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 大多與父母非常合作, 待人友善, 懂禮貌, 舉止大方, 自我獨立意識強,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要點三: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推崇“個人奮鬥”、而不是依賴父母和其他人, 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Advertisiment
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 極少與父母同住。 孩子剛學走路時, 跌倒了, 讓他自己爬起來。

要點四:從興趣上培養

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 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 幼兒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 讓幼兒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 要儘量遊戲化, 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 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 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 不愛勞動, 害怕艱苦, 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要點五:慢速分解動作

儘管兩歲左右的孩子獨立意識已經萌發, 但由於各項能力的發展並不能完全達到他自己想達到的水準, 所以還需要成人的説明和指導。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水準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援。 比如吃飯, 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 怎樣往嘴裡放, 父母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 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主張, 在針對孩子的教育活動中, 動作一定要慢, 要分解, 也許一般人看起來有些誇張, 但對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要點六: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儘管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並不很高, 但如果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 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歲孩子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兒童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Advertisiment
它需要父母堅持不懈地努力。 兩歲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說, 有了生理上獨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獨立的要求, 那何不讓孩子的獨立生活從兩歲開始呢?

任何一個孩子, 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 都是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 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獨立性同樣不是與生俱來或自然形成的, 而是後天塑造的結果。 當我們的寶寶出現自我獨立性意向時, 我們應當給於支持和肯定並珍惜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