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尊心, 它是一種要求得到別人尊重的情感, 是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動力。 孩子雖小, 也有較強的自尊心, 他們在人格上也享有與成人平等的權力。 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 極易受到損傷, 成人尊重他們的自尊心, 就使其產生愉快、自信、向上的情緒, 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佳狀態。 相反, 若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 就會使其產生自卑感, 性格也會變得固執任性, 難以教育。
1、當著眾人批評孩子。
2、不問青紅皂白和事情緣由責怪孩子。
3、總給孩子“翻舊賬”。
Advertisiment
4、說過頭話, 將孩子的過失擴大化。
5、總以別的孩子的長處與他的短處相比較。
6、當孩子需要成人的誇獎和認可時, 不加理睬或潑冷水。
7、當孩子情緒不好、身體不舒服或正玩得高興時, 教訓他, 等等。
我們相信, 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 孩子幼小, 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 一旦自尊心受損害, 就難以癒合, 對其一生將造成嚴重的影響。 成人在教育孩子時要時刻注意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對孩子採取個別引導、正面教育的方法。 有些家長認為當著親朋好友的面批評, 人多勢眾, 可以給孩子製造壓力, 促使他改掉缺點。 殊不知, 孩子和大人一樣愛面子, 這樣做只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家長要注意場合, 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粗暴地諷刺挖苦和訓斥孩子,
Advertisiment
2、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興趣, 充滿好奇心, 對任何東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嘗試嘗試。 家長應注意, 當孩子做錯了事, 不要訓斥和責怪, 應弄清其動機和緣由, 再加以引導, 幫助孩子找出原因。
3、在教育孩子時, 要注意針對性, 就事論事, 不要把從前的“歷史問題”和“陳年舊賬”抖出來, 嘮叨不停, 使孩子灰心喪氣、自暴自棄。
4、對孩子要求適度, 不要過分嚴格, 應適當放鬆要求。 在過分嚴格的背景下長大的孩子, 往往缺乏自尊心、有過分依賴的心理;相反, 對待孩子的缺點也不能放縱和姑息遷就, 在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的情況下, 應採取循循善誘的方法,
Advertisiment
5、當孩子取得成績和進步時, 對成人而言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 也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
6、不要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誇獎別的孩子, 並與之相比較, 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7、孩子一旦建立了初步的自尊心,
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應注意保護,
並加以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