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班門弄斧的成語故事

1 班門弄斧的故事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 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 人們叫他“巧人”, 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 一個年輕的木匠漫不經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 舉起自己手裡的斧子, 說:“我這把斧子, 別看它不起眼, 可不管是什麼木料, 只要到了我的手裡, 用我的斧頭這麼一弄, 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 ”

旁邊的人聽了, 覺得他太誇口, 就指著身後的大紅門說:“小師傅, 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說:“不是我吹牛, 告訴你們, 我曾經當過魯班的學生,

Advertisiment
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 簡直是笑話。 ”

眾人聽了, 忍不住大笑起來, 說:“這就是魯班先生的家, 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 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2 班門弄斧的材料

【注音】bān mén nòng fǔ

【出處】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日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不自量力。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含貶義, 表示能力不如人 。

【近義詞】布鼓雷門、貽笑大方、東施效顰

【反義詞】虛懷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年代】古代

【例句】我不是文藝行家, 可不敢在您這位老“藝術家”面前~, 談論文藝。

3 班門弄斧的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學會謙虛,

Advertisiment
做到活到老, 學到老, 學越多, 就知道越多, 就不會有班門弄斧的行為。

班門弄斧的新解:退一步說, 敢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的人, 應該也是一個大膽、機智、靈敏, 有一定學問的人。 社會的進步是因為有這些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前仆後繼, 不斷努力, 不斷創新, 從無知到有知, 在從有知到追趕, 直到超越前人。 如果我們泛泛無半點學識, 也就談不上什麼“班門弄斧”。 作為學生, 我們就更應該有“班門弄斧”之精神。 因為只有在嘗試與實踐過程中才能獲得新知, 有所進步。 “弄斧”不是專利權, “魯班”也並非唯一。 只要你舞得精彩, 舞之有道, 大家就會為你喝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