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朋友坐到一起, 聊聊彼此的近況。 有的畢業之後進了央企、有的進了外資企業、有的在事業單位工作……朋友們都很成功。
朋友有說有笑, 有的還不時拿出手機, 處理自己繁忙的業務, 不過這都是話題剛開始的狀態。 酒過三巡, 就有朋友開始抱怨起來:
“外企是不錯, 工資高、福利好, 但是壓力也不小, 最近公司讓我做企業風采報告, 真的很為難。 不說別的, 單單英語演講, 對我來說難度就很大, 知道英語這麼重要, 當初就該好好學!”
“事業單位現在要求也高了, 每年都有評定。 我們做文案工作的, 靠的就是寫文章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當初要是學點才藝就好了, 自己辦個興趣班, 不用整天看老闆的臉色...”
聽到朋友們的抱怨, 也在心裡反思自己當初的不努力。 可, 這世上哪有這麼多“如果”?
我想, 即便是能夠回到當初, 如果沒有人逼你努力, 沒有人逼你學習, 你還是會成為現在的這樣子。
畢竟, 學習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不僅需要孩子的努力, 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培養!
凡事, 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 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學習也是一樣, 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 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 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
作為幾歲的學生, 心智不成熟, 在這過程中感受不到什麼快樂,
Advertisiment
於是父母“逼”孩子堅持下去變得非常必要。
但不幸的是, 不知從何時起, “逼”孩子學習被“尊重”孩子想法取代, 此觀點提倡“快樂教育”, 放任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自由”發展。
殊不知,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未來帶來多少麻煩, 更何況, “快樂教育”只不過是他們教育失職的藉口。
這些父母只是嘴上讓孩子好好學習, 以免將來沒出息。 然而自己卻沉浸在各種娛樂形式中, 更有甚者將孩子扔給老人, 對孩子的教育很少過問。
與逼迫孩子相比, 這種放任的確顯得不那麼“殘酷”, 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面前, 放任孩子, 無疑是將孩子置於失敗的一端。
就孩子學習來說, 當孩子想參加興趣班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開始不耐煩, 家長又“尊重”孩子的決定放棄了。 還要安慰自己, 孩子嘛, 只要快樂就行。 這就是一種放任。
孩子的興趣往往來自對新鮮事物的好奇。 但當好奇心減弱, 興趣減退, 孩子會將學習看做一種折磨。
然而, 只要堅持下去, 興趣變成了特長, 接下去就是享受。 而且這種享受又會促進下一步的學習。
於是, 此時就需要家長去“逼”孩子, 而不能放任孩子“不想學就不學”。 如若不然, 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 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記得優優4歲的時候, 看到姐姐玩輪滑, 自己也想學。 於是經過多地的走訪, 我給她報了班。
小丫頭一開始很喜歡,
Advertisiment
我問她為什麼?
“學輪滑太累, 而且容易摔跤”, 她說著指了指自己的腿, 的確有兩個青印。
我也心疼, 不過我最終還是堅定地對她說:“明天必須得去!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到最後, 媽媽陪著你好不好?”
小丫頭嘟著嘴開始跟我“對峙”, 小聲嘟囔著“做大人真好, 想做什麼做什麼, 我們小孩子還要聽你們的。 ”
我沒有做聲, 點頭看著她, 意思很明確——沒得商量, 現在你就得聽我的!
在沒有孩子之前, 我曾經想的很好, 要做孩子的朋友, 要讓她快樂, 絕不逼她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
但是後來, 我漸漸明白, 父母在成為孩子的朋友之前, 首先是父母, 尤其是在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沒有建立之前,
Advertisiment
如今, 優優的輪滑已經能夠參加比賽了。
作為家長,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孩子還小, 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見識做出正確的決定, 家長必須替孩子做出選擇。
做父母的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曲折, 充滿著艱辛, 要想有好的學習成績, 就必須要努力, 要辛苦付出。
告訴孩子, 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 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孩子被“逼”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 但在殘酷的背後, 卻承載著父母培養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所以, 我們都要肩負起做父母的責任感, 當孩子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應當跟孩子說一聲:寶貝,你再堅持一下。
當孩子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應當跟孩子說一聲:寶貝,你再堅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