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理性認知教育的意義與過程

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 形成關於周圍世界的態度和看法, 這決定了其內心的感受和相應的行為反應。 然而,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 或對事物抱偏頗的態度, 心理學家稱之為“非理性思維”。 “非理性思維”必然會對個體正確處理問題產生消極影響, 帶來不良後果。 很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意識到哪些想法或態度是“非理性”的。 本節就將討論這個問題, 並提前避免這些非理性思維方式的教育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 一種不恰當的情緒或行為的背後往往潛伏著多個原因。 當學生在解釋其行為產生的原因時,

Advertisiment
教師或家長要特別注意理解他的“言外之意”。 這時也許就會發現, 是幾種非理性思維在同時起作用。 一旦抓住了問題的癥結, 以後解決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一、理性認知教育的意義 當前, 雖然教育的基礎地位正日漸受到重視, 但是社會生活中仍然存在許多消極的因素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改善客觀條件來達到;另一方面, 就是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培養他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合理對待暫時無法改善的客觀環境。 學校教育就是要通過對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來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使學生步入社會後能夠正確看待並自如應對各種環境。

對事物的認知方式的差異導致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學生對同一事件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Advertisiment
在一個班級中, 兩個學生同時在一次考試中失敗了, 其中一個學生能意識到這次失敗只是對自己知識缺陷的檢驗, 而認真地查缺補漏, 因此, 在下次考試中就會取得較好的成績。 而另一個學生可能會認為失敗是自己不聰明、能力不足的表現。 智力是天生的, 後天無法改變, 自己天生就是一個失敗者, 冉努力也沒用, 因此, 對失敗聽之任之, 放棄努力, 在以後的考試中又連遭敗績。 這一系列的失敗又成為一種肯定他消極想法的資訊, 使他更堅信自己的想法。 長此以往, 這個學生就真的成了一個差生。

後一個學生的例子經常發生。 先天條件、家庭環境、生活經歷都相似的學生,

Advertisiment
最終發展成不同的人, 推究其最初的原因, 就是對事物的不同看法。

實際上, 臨床治療研究發現, 人類許多很嚴重的心理疾病, 都是因為患者對事物的不合理認知引起的。

比如, 抑鬱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異常現象, 患者經常被一種沮喪的心情困擾, 對周圍的人和事沒有興趣, 沉浸於不能自拔的憂傷之中, 病情嚴重者會有強烈的自殺傾向。 據統計, 80%的自殺都是源於抑鬱。 如此大的危害性是如何萌發的呢?其實抑鬱產生于患者對失敗的體驗, 無論失敗是否真實, 患者都會過分地誇大, 認為它是一成不變或不可逆轉的, 並進一步將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或缺陷, 作了否定性的自我評價,

Advertisiment
認為自己毫無價值。 這種情況惡化, 就可能導致自殺。

患癔想症的人總認為自己身體受到傷害, 並堅信自己有病, 把每一微小的不適感都當做是病症的表現。 這種信念進而會增強他對不適感體驗的敏感性, 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使他只滿足於敏感所顯示的證據, 而不做任何努力驗證他是否真的有病。

強迫症患者的典型特徵也是把某一事件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過分誇大, 認為必須做些什麼來制止這種後果的發生, 而且為了徹底避免, 就作出更多的努力。 於是他總是反復地重複同一種動作或思考同一個問題, 以表明他做出努力的程度, 從而象徵性地減輕他內心的焦慮。

這些症狀都是長期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導致的,

Advertisiment
一旦不合理的思考方式被習慣化、自動化, 要改變就會非常困難。 在平時的教育中,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 幫助那些懵懂的學生擺脫思維的誤區, 學會用更合理的方式去思考和看待事物。 教育丁作是負擔不起“不合格產品”的, 培養理性認知能力尤其要堅持“防重於治”的原則, 重視早期教育, 而不是等到問題嚴重化後才開始想辦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