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二寶今年3歲, 哥哥比她大5歲。 很多生了二胎的家長, 都感覺大寶在“失寵”之後, 會用各種方式求關注。 然而, 我們家恰恰相反。 大寶性格溫和, 憨厚老實。 二寶卻機靈精怪, 一心要爬到哥哥頭上去。
幼稚園老師特別找我們談話, 反應二寶上學時常假哭、假摔、假受傷, 表現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向老師告狀, 以期博得同情、滿足欲望, 並讓惹她的小朋友得到處罰。
回家後, 我刻意觀察二寶, 發現這種表現在與哥哥相處時尤為突出。 比如, 她想要哥哥做的艦艇, 哥哥怕她弄壞不願給。 於是, 她淚水湧出來, 用手抓著自己的頭髮,
Advertisiment
就在我冷眼旁觀時, 聞風而來的奶奶劈頭蓋臉地罵大寶:“你這哥哥怎麼當的, 怎麼可以打妹妹?”看到奶奶幫忙, 二寶哭得更凶, 指著哥哥的艦艇說:“他不給我這個, 我要!”奶奶最拿手的是“碎碎念”, 對著哥哥講“大讓小, 家和睦”等道理。 哥哥被搞煩了, 狠狠地將艦艇扔給妹妹, 沖著奶奶大吼:“這下你滿意了吧?你們不公平!都不愛我!”
這一幕讓我發現:二寶用“做受害者”的方法操縱大人的技巧已爐火純青, 需要給她更清晰的界限了。 於是, 我召開家庭會議, 將老師的回饋與親眼的所見告訴家人們。
Advertisiment
很快, 類似事件就發生了。 這天, 我要帶二寶去參加大寶的興趣班演出, 原本說好的事情, 二寶突然反悔了。 她把自己鎖在浴室裡, 又哭又鬧, 大寶因此而發脾氣, 嫌我們耽誤他時間。 這時候, 我讓奶奶先帶大寶去, 我穩定了自己的情緒, 對二寶說:“哥哥演出的事情並非天天都有, 所以我一定會去觀看。 她可以選擇跟我一起去, 也可以跟保姆阿姨待在家裡。 ”
二寶一邊哭, 一邊可憐兮兮地說:“媽媽,
Advertisiment
看到我忙著梳妝打扮, 二寶放棄了對抗。 她去衣櫃裡找出一條公主裙, 抱著洋娃娃, 比我先準備好一切。 我們到場時, 大寶非常高興, 他主動給妹妹一個棒棒糖, 二寶也狠拍他一通馬屁。 看到兩個寶其樂融融的樣子, 我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他們的帶領者, 讓他們感到公平, 感到有路可循, 他們才能自信地遵守並且適應。
這件事情, 讓我看到我需要對二寶有更清晰的界限, 並給予更明確的指令。 我要做一個理性、公平、不感情用事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