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菌見過面,身體才能認識它、熟悉它,才會做出防禦反應。
“ 免疫力強就是不得病!”家長通常都這麼認為,其實並非如此。
人的免疫力分為兩部分:先天性免疫和後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與生俱來的,人人都有,比如胃酸、唾液酸、呼吸道黏膜、血液裡的細胞都能夠殺菌,排汗、排尿、排便也能清除、抑制細菌。 先天性免疫是非特異性的,沒有專一性,不針對某一種病毒、細菌。
後天性免疫是獲得性免疫,是得病後才獲得的,是一種專指性的特異性免疫。 這種免疫力的獲得很像人與人的交往,互相沒見過面,就不可能對對方有印象。
Advertisiment
只有與病菌“狹路相逢”,彼此交戰過了,啟動了體內的免疫系統,下一次它再來侵犯時,免疫系統才會拉響警報,積極抵抗。
所以,不要期望孩子不得病,要知道,孩子每得一次病,體內免疫系統對病菌的“登記”就多一筆,孩子的免疫力就會上一個臺階 “治療過於積極,免疫系統還來不及啟動,病菌就消失了,等於白得一次病。 ”
有的家長一看孩子生病就著急,希望馬上用抗生素把病壓下去,其實這樣反而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孩子生病初起就大量用抗生素治療,會把病菌一下就壓死了,以至於身體的免疫系統還來不及對病菌做出防禦反應,下一次這種病菌來襲,孩子還是會中招,等於孩子這次白得一次病。
Advertisiment
更嚴重的是,用了抗生素,不僅沒能使免疫力得到提高,反而會影響身體免疫力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家長越是對孩子的病高度重視、積極治療,孩子的抵抗力卻越弱,而有的家長看似比較“粗”,對孩子得病反應不太敏感,孩子反而不愛得病。
“抵抗力強,不是不得病,而是得病後能很快恢復。 ”
並不是說孩子一年不得病,抵抗力就比一年得十次病的孩子強。 看孩子的抵抗力如何,不是看他一年當中生病次數的多少,而是看他生病之後恢復得快還是慢。
兩個孩子同時得了同樣的病,一個孩子兩天就好,另一個孩子五六天才好,說明第一個孩子的抵抗力強。
Advertisiment
生病就像生活中的困難,我們不可能祈求這一生都不遇到困難,而是要讓自己有化解困難的能力。 有的人多大的困難都能想辦法解決,有的人很小的麻煩都化解不了。
面對孩子的疾病也是這樣,孩子不是一張薄紙,一捅就破,要給他機會,讓他通過遭遇疾病來不斷提高抵抗力,讓身體化解困難、恢復健康的能力越來越強。
我想告訴你 孩子生病,什麼情況要去醫院?一個簡單的 判斷指征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狀態如何, 而不是看他燒得高不高、咳得厲不厲害,因為精神狀態是全身的綜合表現。
儘管孩子燒到39℃甚至40℃,只要他玩得好、吃得好、睡得好,病就不會重。 相反的,孩子只有37℃多,但精神很差,反倒要去醫院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