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備孕>正文

生之惑,長不大的小女孩

大部分的影視作品中, 很少有讓你做媽媽的意識, 也就是說, 很少有母教育的內容。

生之惑, 長不大的小女孩

長不大的小女孩

電視劇裡總是小女生的浪漫情懷, 掛著臺灣辮咿咿呀呀, 小燕子一樣永遠長不大。 這實際上不是母性, 是小女孩子性。 我們很少看到讓一個小女孩子最後變成母親, 這種生活體驗和心理變化是沒有的。 大眾文化很少用美化的方式來看待母親角色, 相反, 這個角色是被貶低的——就是“黃臉婆”。

從時間限度上說, 一個人18歲有18歲的狀態, 28歲有28歲的生活。 從時間序列上各有其自然的美好。

Advertisiment
但是現在, 只有這個18歲文化是被美化的。 浸淫在這樣的文化中, 一個女人很容易有這樣的擔心:28歲就人老珠黃了, 38歲差不多死定了。 我認為18歲文化是害了女性也害了男性的。 她會讓一個38歲的女人熱衷於搞粉紅女郎那些事, 讓一個老男人沉迷于小女孩。

而從人際關係的文化來看, 又是分為三個層次的:依賴, 獨立, 依存。 依賴是最低級別的, 一定是一個人處於主導地位, 比如女人依賴男人, 小孩依賴父母。 第二階段是爭取獨立主張平等。 第三個階段是依存, 彼此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團隊文化和家庭文化都是依存的。 18歲文化是反叛文化, 反叛和獨立都是人生中間某個階段的狀態, 現在演變成了基本狀態, 這是有問題的。

Advertisiment

以前可能不同, 那時候大眾傳媒還不是很發達。 人們更多地生活在自然流程中。 比如, 農村孩子會看到赤腳醫生的黑板報, 上面有生育專欄, 小女孩子會羡慕抬來抬去的花轎子, 不時聽說接生婆要給人生孩子了。 她會很自然地接受:生活就是這樣子。 而現在, “臺灣辮”借助大眾傳媒切入你的生活, 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行為模式, 你已經被18歲文化塑造了。

有些女孩子願意生孩子是因為她要享受做母親的樂趣, 為此她願意承受一些代價。 但是如果她感到做母親的享受並不充分, 或者, 壓根不能稱其為享受的話, 那對於她, 生育就成為純付出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