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了二寶,如何面對大寶爭寵和退步?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 當父母準備要二胎時,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出現抵觸的情緒。 然而, 父母們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 因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父母可以通過瞭解大寶的心理, 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大寶為什麼會產生各種問題

為什麼很多孩子會對父母再要一個弟弟妹妹產生這麼大的排斥感呢?下面, 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 對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行具體地剖析。

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心理專家分析, 由於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 一個孩子出生之後, 除了爸爸媽媽寵著以外,

Advertisiment
還有四位老人護著, 所以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 缺少分享的意識。 而“自我為中心”是幼兒思想的一個非常顯著的心理特徵。 幼兒最初對世界的認識完全是以他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的, 自我中心籠罩著他的思維。 這樣習慣了家中只有自己一個寶貝時, 面對新出生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就不可能立刻站在他人的立場上進行觀察, 也無法理解父母的觀點如何不同於自己。 大寶會覺得沒有弟弟妹妹以前, 家中的一切都是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他想要什麼玩具零食都會第一時間得到滿足。 這樣, 就給他了一個錯覺:在這個世界上, 我是最重要的, 什麼都應該得到滿足, 一切都應該圍著我轉。

而家中有了二寶之後, 這一切都被打破了。

Advertisiment
家裡又多了一個孩子, 這也就意味著有另外一個孩子分享著原本屬於他的父母之愛, 分享著他喜歡的玩具, 分享著他愛吃的零食, 他的有些要求也不會像以前及時得到滿足或者根本得不到滿足, 這樣大寶勢必會覺得不適應。 因此, 大寶在面對剛出生的小寶時, 肯定會產生很多反常的行為和情緒。 大寶會嫉妒、吃醋、更黏著媽媽、容易發脾氣哭鬧, 更甚至會選擇離家出走來宣洩自己內心的憤怒。

來自內心的危機感

通過調查發現, 很多想要二胎的父母在跟孩子進行溝通時, 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覺得有個弟弟妹妹一起玩很好, 而大部分孩子強烈反對。 同時, 研究人員還在幼稚園和小學低年級進行了一項調查,

Advertisiment
結果發現有90% 的孩子都拒絕再要一個弟弟妹妹。 當問到他們為什麼反對時, 他們的理由雖然很多, 但最集中的一點是:“如果有了弟弟妹妹, 爸爸媽媽就沒那麼疼我了!”可見, 感覺父母的愛被剝奪是孩子們普遍擔心的問題。 也就是說, 小寶的到來, 會使大寶的內心產生一種危機感。

這時, 如果父母想要二胎, 孩子自然就會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 甚至會有被拋棄的感覺。 等弟弟妹妹到來之後, 由於父母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新生嬰兒的身上, 周圍的家人也都圍繞在二寶的身邊, 這時大寶就會擔心自己被遺忘, 對父母給予的愛感到不確定。 這會使孩子覺得自己之前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覺得父母不再愛自己了,

Advertisiment
並將父母不愛自己的責任推到弟弟妹妹身上。 而對這種“失寵”的感覺, 孩子的反應主要是喜歡亂發脾氣、不講道理、故意搗亂、經常哭鬧或整天黏著媽媽;有的孩子則會出現退化的行為, 也就是讓自己變“小”, 比如原本已經不尿床了, 現在又開始出現尿床, 或者又開始要求用奶瓶來喝牛奶等。

害怕“同胞競爭”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同胞競爭”, 說的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相處時的微妙關係。 在任何一個家庭, 只要有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 他們之間必然就會有比較和競爭。 而孩子的佔有欲是很強的, 敏感程度很高, 所以他們心裡很清楚, 弟弟妹妹的到來, 勢必會分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這種潛在的敵對心理, 自然就會給他們造成壓力,

Advertisiment
而這種壓力遠比父母感受到的要強得多。 當孩子的這種壓力無法得到疏通時, 他很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 甚至會引發悲劇。

孩子因為“同胞競爭”而引發的行為障礙在心理門診上越來越常見:原本愛說話的姐姐, 弟弟出生後突然間變得一言不發, 並且出現尿床的現象;原本愛說笑的哥哥, 弟弟出生後卻變得情緒失控, 愛摔東西, 哭鬧, 打弟弟, 甚至把弟弟的衣服剪成布條放在火上燒, 整天掛在嘴上的話就是“活著沒意思”“很痛苦”。 如果上述的現象得不到有效的糾正和引導, 將會影響孩子人格的養成。 所以, 父母們在孩子的溝通過程中,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就忽略他們的這種心理感受, 也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的那些威脅當成玩笑。

二寶出生後,大寶來爭寵

擁有兩個孩子,兒子黏著媽媽,女兒跟爸爸撒嬌,這是多少“單獨”家庭正在描繪的美好藍圖。相對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冷清,家裡有兩個孩子,就顯得熱鬧多了,而且也會給大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但是,家有二寶,往往也會出現兩個孩子爭寵的局面,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使原本幸福的生活大打折扣。

一位元在某報社工作的記者,曾收到一位元小學生的來信。那位小學生在信中說自己受到了委屈,原因是媽媽給弟弟花100 塊錢買了一個玩具,而自己要買40 塊錢的筆袋,卻被媽媽拒絕了。這件事讓她十分傷心,覺得媽媽只寵愛弟弟,不關心自己。

其實,從這件事上來看,媽媽未必真的是偏心弟弟,只是在大人的思維裡面,覺得花40 元買一個筆袋根本不值得,所以就沒同意買。但在姐姐的眼中,卻認為媽媽是偏愛弟弟。這實際上就是很多二胎家庭存在的矛盾,也是孩子爭寵的最直接原因。

一般來說,爭寵主要是大寶引起的,因為小寶出生以後,大寶從獨佔父母寵愛的獨生子女,變成了什麼都要和弟弟分享,大寶心理不免失衡。而爭寵的表現說明了他需要父母的關注,甚至是完全的關注。

大寶爭寵時,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媽媽,你快看我!”

當父母正在照顧小寶的時候,大寶會不停地想方設法把父母叫到自己身邊,“媽媽,你來一下!”“媽媽,你看我搭的積木!”“爸爸,快來看我畫的奧特曼!”大寶的這種行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搗亂,而導致的結果也往往弄得父母手忙腳亂,顧此失彼。這時,很多父母往往變得不耐煩,甚至斥責大寶不懂事,不但不幫忙照顧弟弟妹妹,而且還從中搗亂。但這樣一來,肯定會讓大寶很傷心,因為他剛剛失去了父母眼中“唯一”的位置,此時又受到父母的冷落和斥責。於是,他自然會想:“爸爸媽媽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愛我了。”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了大寶的這種“搗亂”行為,因為他只不過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想引起你的關注,以證明他在你心中的地位。作為父母,如果你平時沒有辦法抽出一個整段的時間陪大寶出去玩,那麼不妨趁著照顧小寶的間隙,讓他享受一下“霸佔”你的待遇。哪怕只有短短的5 分鐘,只夠給他講一個小故事,或者只玩一會兒遊戲,對他來說也是莫大的安慰。

“媽媽,幫我穿衣服!”

很多時候,大寶也能與小寶相親相愛,經常在一起玩耍,但當媽媽把小寶抱在懷裡,給他餵奶時,大寶就開始黏在媽媽身上,甩也甩不掉。大寶吵鬧著讓媽媽給他切水果,講故事,穿衣服……

可以說,媽媽給小寶餵奶是最容易讓大寶產生嫉妒情緒的時刻,所以媽媽不妨在給小寶餵奶之前,專門抽出幾分鐘時間,跟大寶玩一會兒,或者把他摟在懷裡,之後給他幾個玩具,讓他自己安靜地玩一會兒。此外,讓大寶參與到照顧小寶的行動中來,也是很不錯的辦法。比如,可以讓他幫忙拿一個新的紙尿褲;給小寶餵奶時,和大寶一起唱歌。或者,在給小寶餵奶時,給大寶也倒一杯牛奶,對他說:“還是牛奶好喝,但只有大孩子才能享受,小寶寶可不行,他只能喝媽媽的奶。”這樣,大寶自然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優勢,也就不再和小寶爭寵了。

“我討厭媽媽!”

小寶到來後,因為精力有限,父母的確沒有辦法在大寶的身上花那麼多的時間和心思,甚至會不小心忽視或者忘記大寶的存在。這時,大寶只好表示抗議,“我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你走開,我要爸爸。”甚至只要小寶一出現,他就不和媽媽說話,也不肯吃飯。

作為媽媽可以將大寶的不滿情緒說出來,“寶貝兒,媽媽知道你看見我只照顧弟弟妹妹,肯定很生氣,也很傷心。”但是,對於大寶的這種不滿的言語和舉動,媽媽也不要有太多內疚或者受傷的感覺,因為每個階段花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時間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在某些時候,媽媽可以讓爸爸或者其他人照看一會兒小寶,讓自己能抽出一些時間和大寶單獨相處。比如,可以給他洗個澡,或者讓他“幫”你準備午飯。

“我要穿紙尿褲!”

在小寶出生之前,大寶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尿尿,早就不用紙尿褲了,但自從小寶寶到來後,他居然又要求穿回紙尿褲。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他希望自己能夠變小一點,變淘氣一點,最好能夠變得跟弟弟妹妹一樣,什麼也不會做,那樣就可以得到媽媽更多地照顧和關愛了!

其實,大寶的這種倒退行為,只是暫時的,所以父母不必過分擔心,只要表現出適當的關心就可以了。比如,當他尿在身上時,你可以對他說:“只差那麼一點就可以尿在馬桶裡了。下次想尿尿的時候,要早點跟媽媽說啊。”另外,在小寶出生的前幾個月裡,父母最好不要給大寶設定新的“發育里程碑”,比如戒掉奶瓶、自己單獨睡等,因為這會使他有被拋棄的危機感。

大寶爭寵的行為主要由以下幾種情緒引起

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爭寵”的行為,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要知道,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如果父母多關心另外一個孩子,他的內心就會產生將父母之愛搶回來的本能。

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當小寶出生後,父母難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寶身上,而忽略了大寶也需要被關愛。這時,原本集百般寵愛於一身的大寶,自然就會有一種危機意識,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只好奮起反抗。

對小寶產生嫉妒

小寶出生後,自然會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這是大寶最不希望看到的。尤其是父母覺得大寶已經是大孩子了,所以要學習一些規矩,犯了錯誤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而父母認為小寶還比較小,所以小寶犯了錯誤後應該得到父母的原諒。父母的這種觀點會使大寶的心理產生不平衡,並因此對小寶產生嫉妒的情緒。這時,大寶往往會對弟弟妹妹進行攻擊,或者故意讓自己的行為退化,去模仿弟弟妹妹的行為,以此來引起父母的關愛。

那麼,家有二寶的父母,該如何面對孩子的爭寵呢?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平衡和協調好他們的關係。要協調好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就要做到尊重家庭原則和秩序,比如當分配食物和一些日常用品時,一定要秉持公平原則,可以先徵求哥哥姐姐的意見,然後再問小寶。這樣一來,自然就會賦予大寶一定的權利感,使他的情緒受到關照,也就會儘量避免大寶爭寵了。

二寶出生後,體諒大寶的“退步”

在有二寶的家庭裡,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寶的某些心理狀態會通過一些“退步”現象表現出來。比如,他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吃飯了,但突然坐在飯桌面前不動,等著媽媽來喂,如果媽媽不喂,他就不吃;或者在媽媽給弟弟妹妹餵奶時,冷不丁地把奶瓶奪過去自己喝等。這實際上是大寶的內心有了失落感,正試圖通過這種“退步”的方式,引起父母的關注,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求安慰”。這時,如果父母不瞭解他的真實意圖,只是生氣地訓斥他不懂事,責怪他故意搗亂,那就會讓他更加失望,後果也將更加嚴重。

那麼面對上述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對孩子進行訓斥固然不對,但一味的縱容也不是長久之計。這時,父母不妨用一些幽默的話來提醒他,“你是不是想變回一個嬰兒,像弟弟那樣滿地爬?”或者用一種溫和的語氣來勸慰他,例如:“你需要媽媽為你做些什麼呢?”

當父母對大寶的這種“退步”表示理解,並從內心裡真正體諒他的時候,他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幼稚,並覺得這樣做並不怎麼舒服,自然就會停止那些“退步”的行為。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喜歡自由的,孩子更是如此。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吃飯的時候,每個孩子其實都喜歡隨心所欲地挑選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這樣他會感覺比較舒服;如果只吃媽媽喂的飯,只喝毫無味道的嬰兒奶粉,這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大寶之所以要做這些讓自己覺得不自在,也不舒服的事情,不過是通過“自我折磨”的方式來換取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能夠像過去一樣關心自己,愛護自己。也就是說,事情本身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透過這些事情瞭解到了什麼,或者能夠得到什麼,這才是孩子真正關心的問題。

如果父母不瞭解這樣的事實,只是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故意搗亂,並因此而對其進行訓斥,甚至懲罰的話,大寶就會覺得,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不如弟弟妹妹;或者因為弟弟妹妹,才使自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當他有了這種意識之後,便會將自己心中的憤怒轉到弟弟妹妹身上,對他們採取粗暴惡劣的態度,甚至用暴力的行為來對待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大寶對父母之愛的渴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因為異常憤怒而把弟弟妹妹當成了出氣的對象。

其實,不管是親兄弟,還是親姐妹,基本上都是大寶對小寶的嫉妒情緒更多一些。畢竟在弟弟妹妹到來之前,大寶原本獨享父母的愛,而現在弟弟妹妹卻分走了父母的愛。大寶甚至會覺得父母更關注弟弟妹妹,而忽略了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大寶多一點關注,允許他撒撒嬌,並告他:父母還是像從前一樣愛他,只是因為他長大了,比弟弟妹妹更懂事,更能幹,父母才更信任他,所以父母選擇放手;而妹妹還小,還不懂事,能力也小,所以還需要父母照顧。

總之,對於大寶的一些“退步”行為,父母一定要儘量給予體諒,並及時進行安慰。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想方設法讓他積極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活動中來。父母可以讓他做一些諸如遞奶瓶、和媽媽一起給弟弟妹妹換尿布之類的事情,使他意識到弟弟妹妹比他更弱小,更需要大人的照顧。而在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他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大人”了。既然他覺得自己是“大人”,那他就不會允許自己再“退步”,而是想辦法讓自己不斷地“進步”了。當他有了“進步”的願望之後,他的行動就會和以前大不相同,他就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優秀。

二寶出生後,大寶來爭寵

擁有兩個孩子,兒子黏著媽媽,女兒跟爸爸撒嬌,這是多少“單獨”家庭正在描繪的美好藍圖。相對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冷清,家裡有兩個孩子,就顯得熱鬧多了,而且也會給大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但是,家有二寶,往往也會出現兩個孩子爭寵的局面,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使原本幸福的生活大打折扣。

一位元在某報社工作的記者,曾收到一位元小學生的來信。那位小學生在信中說自己受到了委屈,原因是媽媽給弟弟花100 塊錢買了一個玩具,而自己要買40 塊錢的筆袋,卻被媽媽拒絕了。這件事讓她十分傷心,覺得媽媽只寵愛弟弟,不關心自己。

其實,從這件事上來看,媽媽未必真的是偏心弟弟,只是在大人的思維裡面,覺得花40 元買一個筆袋根本不值得,所以就沒同意買。但在姐姐的眼中,卻認為媽媽是偏愛弟弟。這實際上就是很多二胎家庭存在的矛盾,也是孩子爭寵的最直接原因。

一般來說,爭寵主要是大寶引起的,因為小寶出生以後,大寶從獨佔父母寵愛的獨生子女,變成了什麼都要和弟弟分享,大寶心理不免失衡。而爭寵的表現說明了他需要父母的關注,甚至是完全的關注。

大寶爭寵時,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媽媽,你快看我!”

當父母正在照顧小寶的時候,大寶會不停地想方設法把父母叫到自己身邊,“媽媽,你來一下!”“媽媽,你看我搭的積木!”“爸爸,快來看我畫的奧特曼!”大寶的這種行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搗亂,而導致的結果也往往弄得父母手忙腳亂,顧此失彼。這時,很多父母往往變得不耐煩,甚至斥責大寶不懂事,不但不幫忙照顧弟弟妹妹,而且還從中搗亂。但這樣一來,肯定會讓大寶很傷心,因為他剛剛失去了父母眼中“唯一”的位置,此時又受到父母的冷落和斥責。於是,他自然會想:“爸爸媽媽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愛我了。”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了大寶的這種“搗亂”行為,因為他只不過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想引起你的關注,以證明他在你心中的地位。作為父母,如果你平時沒有辦法抽出一個整段的時間陪大寶出去玩,那麼不妨趁著照顧小寶的間隙,讓他享受一下“霸佔”你的待遇。哪怕只有短短的5 分鐘,只夠給他講一個小故事,或者只玩一會兒遊戲,對他來說也是莫大的安慰。

“媽媽,幫我穿衣服!”

很多時候,大寶也能與小寶相親相愛,經常在一起玩耍,但當媽媽把小寶抱在懷裡,給他餵奶時,大寶就開始黏在媽媽身上,甩也甩不掉。大寶吵鬧著讓媽媽給他切水果,講故事,穿衣服……

可以說,媽媽給小寶餵奶是最容易讓大寶產生嫉妒情緒的時刻,所以媽媽不妨在給小寶餵奶之前,專門抽出幾分鐘時間,跟大寶玩一會兒,或者把他摟在懷裡,之後給他幾個玩具,讓他自己安靜地玩一會兒。此外,讓大寶參與到照顧小寶的行動中來,也是很不錯的辦法。比如,可以讓他幫忙拿一個新的紙尿褲;給小寶餵奶時,和大寶一起唱歌。或者,在給小寶餵奶時,給大寶也倒一杯牛奶,對他說:“還是牛奶好喝,但只有大孩子才能享受,小寶寶可不行,他只能喝媽媽的奶。”這樣,大寶自然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優勢,也就不再和小寶爭寵了。

“我討厭媽媽!”

小寶到來後,因為精力有限,父母的確沒有辦法在大寶的身上花那麼多的時間和心思,甚至會不小心忽視或者忘記大寶的存在。這時,大寶只好表示抗議,“我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你走開,我要爸爸。”甚至只要小寶一出現,他就不和媽媽說話,也不肯吃飯。

作為媽媽可以將大寶的不滿情緒說出來,“寶貝兒,媽媽知道你看見我只照顧弟弟妹妹,肯定很生氣,也很傷心。”但是,對於大寶的這種不滿的言語和舉動,媽媽也不要有太多內疚或者受傷的感覺,因為每個階段花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時間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在某些時候,媽媽可以讓爸爸或者其他人照看一會兒小寶,讓自己能抽出一些時間和大寶單獨相處。比如,可以給他洗個澡,或者讓他“幫”你準備午飯。

“我要穿紙尿褲!”

在小寶出生之前,大寶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尿尿,早就不用紙尿褲了,但自從小寶寶到來後,他居然又要求穿回紙尿褲。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他希望自己能夠變小一點,變淘氣一點,最好能夠變得跟弟弟妹妹一樣,什麼也不會做,那樣就可以得到媽媽更多地照顧和關愛了!

其實,大寶的這種倒退行為,只是暫時的,所以父母不必過分擔心,只要表現出適當的關心就可以了。比如,當他尿在身上時,你可以對他說:“只差那麼一點就可以尿在馬桶裡了。下次想尿尿的時候,要早點跟媽媽說啊。”另外,在小寶出生的前幾個月裡,父母最好不要給大寶設定新的“發育里程碑”,比如戒掉奶瓶、自己單獨睡等,因為這會使他有被拋棄的危機感。

大寶爭寵的行為主要由以下幾種情緒引起

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爭寵”的行為,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要知道,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如果父母多關心另外一個孩子,他的內心就會產生將父母之愛搶回來的本能。

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當小寶出生後,父母難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寶身上,而忽略了大寶也需要被關愛。這時,原本集百般寵愛於一身的大寶,自然就會有一種危機意識,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只好奮起反抗。

對小寶產生嫉妒

小寶出生後,自然會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這是大寶最不希望看到的。尤其是父母覺得大寶已經是大孩子了,所以要學習一些規矩,犯了錯誤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而父母認為小寶還比較小,所以小寶犯了錯誤後應該得到父母的原諒。父母的這種觀點會使大寶的心理產生不平衡,並因此對小寶產生嫉妒的情緒。這時,大寶往往會對弟弟妹妹進行攻擊,或者故意讓自己的行為退化,去模仿弟弟妹妹的行為,以此來引起父母的關愛。

那麼,家有二寶的父母,該如何面對孩子的爭寵呢?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平衡和協調好他們的關係。要協調好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就要做到尊重家庭原則和秩序,比如當分配食物和一些日常用品時,一定要秉持公平原則,可以先徵求哥哥姐姐的意見,然後再問小寶。這樣一來,自然就會賦予大寶一定的權利感,使他的情緒受到關照,也就會儘量避免大寶爭寵了。

二寶出生後,體諒大寶的“退步”

在有二寶的家庭裡,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寶的某些心理狀態會通過一些“退步”現象表現出來。比如,他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吃飯了,但突然坐在飯桌面前不動,等著媽媽來喂,如果媽媽不喂,他就不吃;或者在媽媽給弟弟妹妹餵奶時,冷不丁地把奶瓶奪過去自己喝等。這實際上是大寶的內心有了失落感,正試圖通過這種“退步”的方式,引起父母的關注,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求安慰”。這時,如果父母不瞭解他的真實意圖,只是生氣地訓斥他不懂事,責怪他故意搗亂,那就會讓他更加失望,後果也將更加嚴重。

那麼面對上述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對孩子進行訓斥固然不對,但一味的縱容也不是長久之計。這時,父母不妨用一些幽默的話來提醒他,“你是不是想變回一個嬰兒,像弟弟那樣滿地爬?”或者用一種溫和的語氣來勸慰他,例如:“你需要媽媽為你做些什麼呢?”

當父母對大寶的這種“退步”表示理解,並從內心裡真正體諒他的時候,他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幼稚,並覺得這樣做並不怎麼舒服,自然就會停止那些“退步”的行為。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喜歡自由的,孩子更是如此。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吃飯的時候,每個孩子其實都喜歡隨心所欲地挑選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這樣他會感覺比較舒服;如果只吃媽媽喂的飯,只喝毫無味道的嬰兒奶粉,這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大寶之所以要做這些讓自己覺得不自在,也不舒服的事情,不過是通過“自我折磨”的方式來換取父母的關注,希望父母能夠像過去一樣關心自己,愛護自己。也就是說,事情本身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透過這些事情瞭解到了什麼,或者能夠得到什麼,這才是孩子真正關心的問題。

如果父母不瞭解這樣的事實,只是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故意搗亂,並因此而對其進行訓斥,甚至懲罰的話,大寶就會覺得,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不如弟弟妹妹;或者因為弟弟妹妹,才使自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當他有了這種意識之後,便會將自己心中的憤怒轉到弟弟妹妹身上,對他們採取粗暴惡劣的態度,甚至用暴力的行為來對待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大寶對父母之愛的渴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因為異常憤怒而把弟弟妹妹當成了出氣的對象。

其實,不管是親兄弟,還是親姐妹,基本上都是大寶對小寶的嫉妒情緒更多一些。畢竟在弟弟妹妹到來之前,大寶原本獨享父母的愛,而現在弟弟妹妹卻分走了父母的愛。大寶甚至會覺得父母更關注弟弟妹妹,而忽略了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大寶多一點關注,允許他撒撒嬌,並告他:父母還是像從前一樣愛他,只是因為他長大了,比弟弟妹妹更懂事,更能幹,父母才更信任他,所以父母選擇放手;而妹妹還小,還不懂事,能力也小,所以還需要父母照顧。

總之,對於大寶的一些“退步”行為,父母一定要儘量給予體諒,並及時進行安慰。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想方設法讓他積極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活動中來。父母可以讓他做一些諸如遞奶瓶、和媽媽一起給弟弟妹妹換尿布之類的事情,使他意識到弟弟妹妹比他更弱小,更需要大人的照顧。而在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他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大人”了。既然他覺得自己是“大人”,那他就不會允許自己再“退步”,而是想辦法讓自己不斷地“進步”了。當他有了“進步”的願望之後,他的行動就會和以前大不相同,他就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優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