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胎”政策放開之後, 很多媽媽自己或被說服著把“二寶”納入了自己的人生規劃。 二寶的到來, 代表著我們要放棄什麼, 又意味著我們能得到什麼?乖乖網也許能給你一些不一樣的答案……
一位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
她的小女兒剛剛滿月, 4歲的大女兒非常仇恨妹妹, 總要趁大人不注意捏妹妹。 見到她抱妹妹, 大女兒會惡狠狠地說:“我要把妹妹扔掉!”其實, 她當初生二胎的目的主要是想讓大女兒有個伴, 沒想到大女兒這麼排斥妹妹, 這位媽媽特別難過,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聽了這位媽媽的描述, 我倒有點替他們家的大女兒抱不平,
Advertisiment
其實, 我們應該問一下自己:我們生二寶究竟是為了誰?我們有沒有在生二寶前給大寶進行心理建設?
我也是在大女兒4歲零1個月時生下了小女兒。
作為父母的我們, 在決定要二寶之前, 至少要先瞭解, 當弟弟妹妹出生後, 作為哥哥姐姐的大孩子往往會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
根據杜恩和肯德里克對兒童如何接納新生嬰兒進行的研究表明, 隨著第二個嬰兒的出生, 母親對第一個孩子的關注和注意都會減少, 而第一個孩子如果已經超過2歲或者更大, 往往能夠很容易地感知到與父母間的親密關係已經被弟弟妹妹的到來而破壞。
Advertisiment
如果第一個孩子在情感上較敏感, 他就會經常怨恨失去了父母的關注, 為了緩解心中的怨恨, 他們會對新生的小寶寶心生憎恨和厭煩感。 如果這時候父母拿第一個孩子的劣勢與第二個孩子的優勢相比較, 第一個孩子往往會爆發極度憤怒的情緒, 嚴重的往往會對第二個孩子“下毒手”。
無論如何, 如果我們想要二寶, 大寶的接納和認同是很重要的。 但是, 要讓大寶接納二寶, 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 需要長期的心理建設, 需要我們耐心、耐心再耐心, 認真地傾聽孩子敏感的內心, 努力關注到大寶內心的情感需求, 自始至終要確保能給予大寶包容、真實的愛。
Advertisiment
我自己一直很確定想要二寶, 所以在格格2歲後, 帶她外出, 如果看到比她小的孩子, 我經常有意無意地對格格旁敲側擊:
“格格, 要不媽媽也生個小弟弟小妹妹和你一起玩, 好嗎?”
“格格, 你想不想當姐姐?”
“格格, 媽媽再生個寶寶好嗎?”
我記得格格2歲半之前, 一直是強烈反對這件事情的:“不要!我不要弟弟妹妹, 我只要媽媽愛我一個。 ”
不管我多麼想要二寶, 在格格沒有接受弟弟妹妹的想法前, 我不會要二寶。 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覺醒時期, 希望獨佔媽媽的心理非常強烈。 所以, 對格格當時的態度, 我非常理解, 也坦然地接受了, 不給予評價, 當然也更加不會予以批評。
Advertisiment
格格快3歲時, 再看到比她小的孩子, 她慢慢開始主動說:“媽媽, 你再生一個妹妹吧, 我不要弟弟, 要妹妹和我一起玩。 ”
3歲左右, 正是同伴交往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的時期, 格格主動想讓我生二寶的訴求開始頻繁起來。 這說明, 她對二寶開始接納了, 完成了第一次的心理建設。
懷孕期, 讓大寶期待小寶的到來懷上蓉蓉後, 我第一時間告訴了格格。
我找了許多“兄弟姐妹”主題的繪本, 《彼得的小椅子》、《小凱的家不一樣了》、《我的妹妹是跟屁蟲》》、《隧道》、《小象歐利找弟弟》等, 和格格一起閱讀, 這些繪本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在迎接弟弟妹妹到來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對於格格來說, 她在這些繪本中找到了共鳴, 也找到了被認同感。
我經常對格格談起我肚子中的小寶貝,
Advertisiment
每天晚上, 我都會給格格講故事, 每次講故事的時候, 我都會撫摸著肚子說:“小寶, 媽媽要講故事嘍, 你和姐姐一起來聽哦!”
我還經常會對格格說, 小寶住在媽媽的肚子裡, 她需要我們的關愛:格格吃東西的時候, 我會要求她給肚子裡的小寶也吃一些, 每次我整理格格的衣物時, 我總會對她說:“這件衣服太小了, 留著給小寶穿。 ”“這雙鞋子你穿不下了, 給小寶吧!”她自己也會說:“媽媽, 這是小時候看的書, 留給小寶看吧。 ”
我去孕檢時, 還專門帶上格格, 讓她感受媽媽懷孕的過程。 因為孕期過程中我的身體不太好, 這種情況我也如實地對格格說:“媽媽能不能順利把這個小寶寶生下來還不知道, 因為媽媽現在的身體不太好。”雖然我不想說死,但是,我想還是要讓孩子明白,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是會面臨死亡的危險。結果,我發現,我這樣說了,其實,格格更加能夠理解,為什麼這個階段媽媽需要特別關注肚子裡的小寶。
格格對小寶的關愛漸漸內化成了她自己的感情。她給還沒出生的小寶取了許多好聽的小名,“小耳朵”、“小西瓜”什麼的。
每天晚上,格格總要趴在我的肚子上傾聽小寶的動靜,會說:“媽媽,妹妹在肚子裡哭。”我說:“為什麼?”格格說:“她哭,是因為她想出來,要和姐姐一起玩!”
在孕期,我也儘量堅持像平時一樣親自照顧格格的生活。在我實在無法堅持的時候,我告訴她:“現在,媽媽的身體吃不消了,需要請外婆或者爸爸來照顧你。”慢慢讓她適應沒有媽媽照顧的生活。
設身處地地替大寶想一想,對於他們來說,弟弟妹妹一住進媽媽的肚子裡,就意味著要與他們分享媽媽了,當然就意味著至少失去了一部分的媽媽。這時候,需要我們非常主動地、較為頻繁地向大寶確定媽媽的愛依舊在。
我曾無數次向格格保證,不管小寶表現如何優秀,媽媽會永遠愛她。因為,格格是格格,小寶是小寶,兩個寶貝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顆定心丸讓她在有些大人調侃著對她說“媽媽不愛你了,要愛弟弟妹妹了”時,她能堅定地回答:“不會的,我媽媽會永遠愛我的。”
因為媽媽現在的身體不太好。”雖然我不想說死,但是,我想還是要讓孩子明白,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是會面臨死亡的危險。結果,我發現,我這樣說了,其實,格格更加能夠理解,為什麼這個階段媽媽需要特別關注肚子裡的小寶。格格對小寶的關愛漸漸內化成了她自己的感情。她給還沒出生的小寶取了許多好聽的小名,“小耳朵”、“小西瓜”什麼的。
每天晚上,格格總要趴在我的肚子上傾聽小寶的動靜,會說:“媽媽,妹妹在肚子裡哭。”我說:“為什麼?”格格說:“她哭,是因為她想出來,要和姐姐一起玩!”
在孕期,我也儘量堅持像平時一樣親自照顧格格的生活。在我實在無法堅持的時候,我告訴她:“現在,媽媽的身體吃不消了,需要請外婆或者爸爸來照顧你。”慢慢讓她適應沒有媽媽照顧的生活。
設身處地地替大寶想一想,對於他們來說,弟弟妹妹一住進媽媽的肚子裡,就意味著要與他們分享媽媽了,當然就意味著至少失去了一部分的媽媽。這時候,需要我們非常主動地、較為頻繁地向大寶確定媽媽的愛依舊在。
我曾無數次向格格保證,不管小寶表現如何優秀,媽媽會永遠愛她。因為,格格是格格,小寶是小寶,兩個寶貝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顆定心丸讓她在有些大人調侃著對她說“媽媽不愛你了,要愛弟弟妹妹了”時,她能堅定地回答:“不會的,我媽媽會永遠愛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