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命的起源:卵與精子相遇

男性1次射☆禁☆精可以釋放出約2億個精子, 最後只有1個精子, 可以進入卵細胞, 形成受精卵, 生命就此開始……

生命的種子――卵子與精子

精子是人體中最小的細胞, 而卵子則是人體最大的細胞。 而這2種細胞, 便是生命起源最重要的角色。

這是睾丸的剖面照片, 可以看見曲精小管內正在發育的精子尾巴(藍色/粉紅色)。

卵子

卵子是球形的, 直徑約150微米。

精子

精子有頭、頸、尾3部分, 頭很小, 長5~6微米, 寬2.5~3.5微米, 頸部的長度約為頭的1.5倍, 尾巴卻很長, 約有45微米, 總長度約為55~60微米。 精子的體積約為卵子的1/180。 卵子與精子都是無法用肉眼看見的。

Advertisiment
>>>精子在女性體內的運行過程

實錄:夫妻關係的最高境界

排卵

剛出生的女嬰, 卵巢中有400~600萬個初級卵泡, 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只有60萬個左右。 女人從青春期開始到停經為止, 除了懷孕, 每個月都會有數個卵泡開始發育, 但是其中只有1個卵泡會完全成熟, 然後排卵, 且通常是由2個卵巢交替釋放出卵子, 一生中只有400~600個卵泡會成熟排出。

造精

精子在睾丸內產生的過程稱之為Spermatogenesis(譯為“造精”), 成年男性的睾丸每秒可以製造1000多個精子, 每天便會產生上億個。 睾丸製造出來的精子, 會遊到精囊中保存, 射☆禁☆精時才能通過尿道射出, 而沒有射出體外的精子, 會在體內儲存一段時間後, 再被分解和吸收。

生命的起源――卵與精子的相遇

Advertisiment

射☆禁☆精

男性1次射☆禁☆精約有2億個精子, 但是能成功受精的只有1個。 男性射出的精子中, 約有40%是不具有受孕能力的, 而剩下約60%的精子(精液呈鹼性), 也必須經過女性陰☆禁☆道酸性環境的考驗, 才會有受孕的可能。 通常只剩下200個精子會到達輸卵管末端, 遇見卵子。

受精

當精子遇見卵子的時候, 在頭部的最頂端, 稱為頂體, 會釋放出頂體酶, 以溶解卵子表面的透明膜。 鑽入卵子之後, 精子的頸部及尾部便會脫落並瓦解, 而精子的頭部便會和卵子的細胞核結合, 成為受精卵。 在1個精子追入的同時, 卵子的表面就會瞬間產生一層保護膜, 阻擋其他精子的進入, 因此, 只有1個精子能使卵子受精。 若是同時有2個精子進入卵子, 由於染色體數目異常,

Advertisiment
大多數會自動流產, 無法形成胎兒。 >>>是什麼“擾亂”了人類的精子

細胞分裂

受精後的受精卵, 會通過輸卵管上的纖毛運動向子宮移動。 這個新形成的細胞, 同時也會開始進行細胞分裂。 受精後約36小時, 會做第1次細胞分裂, 分裂為雙細胞, 而後這些細胞大概每12小時就分裂1次, 在受精後96小時, 就會形成1個由16個細胞組成的細胞球, 稱為“胚胞”, 因為長得像桑椹, 又被稱為“桑椹胚”。 這時便結束輸卵管的旅程, 進入子宮。

著床

受精5~6天之後, 胚胞便會植入子宮內膜, 稱之為“著床”。 接下來, 胚胞的內細胞形成“胚胎”, 而外細胞則形成“胎盤”, 負責連接母體供應胚胎養分。 通常著床時, 稱為“懷孕3周”, 其實受精才1周的時間。 從胚胎在子宮中住下來, 到具備人的長相及器官約需12周的時間,

Advertisiment
而懷孕12周之後就稱這為“胎兒”。

懷孕1~4周

懷孕的第1個月, 對媽媽而言是沒有感覺的, 可是受精卵在媽媽體內, 卻有很大變化, 從1個小小的細胞變成胚胎, 生命從此開始。

外觀

這個階段的胚胎, 非常不起眼, 外形完全看不到任何像人的特徵, 反倒像是1條小魚一樣, 彎曲著身體, 而且柔軟、透明。

胎兒的成長發育

發育受精7天之後, 胚胎在中腔部位附近就有100多個細胞, 即所謂的囊胚。 囊胚中含有胚胎幹細胞, 胎兒就是從這裡開始發育的。

大腦、神經管

但是此時, 中樞神經系統已經開始發育, 稱大腦泡, 而周圍神經系統也開始發育, 稱神經管。 神經管是胚胎最早發育的系統之一, 懷孕前若開始補充葉酸則可降低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

Advertisiment

非常早期的流產(Very early abortion)

50%以上的受精卵無法發育成熟, 且在懷孕期的前3周就會自動流產。 在這50%當中, 有70%~80%的是因為染色體不正常而自然淘汰的, 這是物競天擇的道理。 而女性通常不會注意到這類自然流產, 因為當時的胚胎還太小, 可能會以為是經期遲來, 或以為是經血突然變多, 這些狀況經常發生卻很難診斷。

葉酸小常識

[食物]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 除了綠色蔬菜外, 肝臟、酵母、豆類、柑橘類水果等食物, 葉酸的含量也很豐富。 >>>精子與精子之間的戰爭

[流失•損耗]蔬菜中的葉酸會隨著儲存及烹調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流失, 因此攝取蔬菜應趁新鮮, 減短烹調的時間, 並且避免吃隔餐剩菜。 另外, 酒精是葉酸殺手,它會降低葉酸的吸收,並損耗葉酸。

酒精是葉酸殺手,它會降低葉酸的吸收,並損耗葉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