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存品質直接影響學齡兒童心理發育, 尤其以生理、心理領域最為明顯。 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 心理狀態越是積極, 兒童智力發育水準也越能得到顯著的提升。 這是新近由哈醫大、哈師大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一項調查結果。
相關專家建議, 改善家庭生活品質, 促進家庭成員身心健康, 滿足家庭成員對生存環境的需求, 尤其是提高農村家庭成員的生存品質, 十分有助於提升兒童的心理健康水準。
據瞭解, 專家們選擇了4所不同經濟、文化、教育水準的城鄉小學, 對近2000名學齡兒童的智力、個性和行為發育水準進行了測試與評價,
Advertisiment
研究同時證實, 當父母由於疾病、殘疾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使兒童未成年就過早地擔負起照顧他人的責任, 從而錯過母愛、依靠、家庭溫暖等, 就會使兒童變得異常敏感、疲憊不堪, 並隨之嚴重束縛個性的發展和張揚。 本次調查亦表明, 父母生存品質無論哪一領域的問題, 都可能導致兒童行為異常;換言之,
Advertisiment
為此, 專家指出, 父母的職業、文化程度、經濟水準、生活習慣等對子女的行為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 提高父母的生活品質, 對促進兒童心理發育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該受到家庭和社會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