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存品質直接影響兒童心理發育

父母生存品質直接影響學齡兒童心理發育, 尤其以生理、心理領域最為明顯。 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 心理狀態越是積極, 兒童智力發育水準也越能得到顯著的提升。 這是新近由哈醫大、哈師大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一項調查結果。

相關專家建議, 改善家庭生活品質, 促進家庭成員身心健康, 滿足家庭成員對生存環境的需求, 尤其是提高農村家庭成員的生存品質, 十分有助於提升兒童的心理健康水準。

據瞭解, 專家們選擇了4所不同經濟、文化、教育水準的城鄉小學, 對近2000名學齡兒童的智力、個性和行為發育水準進行了測試與評價,

Advertisiment
並對其父母進行了生存品質的問卷調查。 調查表明, 父母生存品質在生理、心理、環境和社會關係等4個領域得分越高, 兒童個性發展越是趨於外向, 這說明父母軀體健康、心理狀態積極、社會關係和社會支持良好, 以及滿意的周圍環境, 有利於兒童對外界事物的探索和個性的健康發展。

研究同時證實, 當父母由於疾病、殘疾或其他方面的原因, 使兒童未成年就過早地擔負起照顧他人的責任, 從而錯過母愛、依靠、家庭溫暖等, 就會使兒童變得異常敏感、疲憊不堪, 並隨之嚴重束縛個性的發展和張揚。 本次調查亦表明, 父母生存品質無論哪一領域的問題, 都可能導致兒童行為異常;換言之,

Advertisiment
父母身體健康差、睡眠不良、生活能力與工作能力較低, 以及對藥物依賴, 或終日處於消極的心態中, 均會對兒童行為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 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援、住房環境和經濟來源, 以及不能獲取方便快捷的醫療衛生服務等, 也都會間接影響到兒童行為發育。

為此, 專家指出, 父母的職業、文化程度、經濟水準、生活習慣等對子女的行為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 提高父母的生活品質, 對促進兒童心理發育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該受到家庭和社會的足夠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