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氣是魔鬼

生氣壞處多【祖國醫學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極, 均可致病】。 孩子打也不成, 說也不聽, 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 面對這樣的孩子, 我們應該對症下藥。
教育孩子
1、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 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 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 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 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 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 否則就拒絕去做。 同樣, 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使孩子看不到自我。 因此,
Advertisiment
孩子出錯時, 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裡, 從而説明其吸收教訓, 改正缺點。
2、如果對其過於民主的話?
有很多家長, 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 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 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於“曉之以理”, 結果是理沒談成, 孩子卻被慣壞了。 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 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 如果對其過於民主, 很容易把孩子寵壞, 使其變得固執、任性、為所欲為。 因此,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可以以理服人, 而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 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 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 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 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 只習慣於使用獎勵, 從來不懲罰孩子, 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 孩子如果犯了錯誤, 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 懲罰並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 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 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相反, 如果在不適當的場所或時間濫用獎勵, 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孩子在牆上亂畫畫, 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 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 “如果你不往牆上畫, 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 ”顯然, 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後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
由於各種原因,
Advertisiment
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 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 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然而, 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 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 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 在孩子面前, 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 切勿互不相讓。 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 日後當這一方不在場時, 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 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巧妙應對任性的孩子的戰術
1、空城計
這是對正在任性發脾氣的孩子使用的一種方法。 孩子發脾氣時,
Advertisiment
情緒興奮、激動, 有時甚至大哭大鬧、大嚷大叫。 如果成人耐著性子採取親和、撫愛、哄勸的方法, 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哭鬧不休;如果大人態度粗暴, 急躁地打罵孩子, 仍然難以阻止孩子的任性。 安靜緩和法要求大人此時應持平靜的態度, 要求孩子停止哭鬧, 讓他安靜下來, 此時沒有必要說服孩子立即承認自己的任性是不對的, 待孩子平靜以後, 再用平緩的口吻對他進行批評教育。 比如, 當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不休時, 父母不必理他, 讓他發洩一會, 然後給他喝些開水, 讓他喘口氣, 幫助他平靜一些, 條件允許的可讓孩子一人留在屋內, 父母離開一會;如果屋裡人多, 可讓他在別的空屋, 把門關上。 但不要鎖上, 告訴他等他平靜了可自己出來。
Advertisiment
注意語調要堅決, 但不可用責備口吻。 把孩子隔開, 只是讓孩子明白髮脾氣會影響別人的學習和休息, 而不是懲罰他, 待孩子平靜下來後給他冼臉, 安靜睡—覺, 過一會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談談。
2、對號入座
對孩子講道理要深入淺出, 可以舉一些孩子身邊的事情做例子, 使道理容易為他們理解和接受。 每當孩子和家長出現“頂牛”的現象時, 家長可用講故事、講笑話的方法來緩和矛盾, 並藉故事去觸及孩子的心靈。 童話是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童話故事, 並叫他們聽完後談談體會, “對號入座”, 改正不良習慣。
3、按兵不動
對孩子的嘀嘀咕咕、糾纏不休等行為, 家長可以故意不加注意, 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為的有效方法。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不予理睬法。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4、攻心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誘敵深入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後以退為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後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6、約法三章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稚園。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7、斬釘截鐵
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後揚”。“先抑後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8、換位思考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為的有效方法。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不予理睬法。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4、攻心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誘敵深入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後以退為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後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6、約法三章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稚園。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7、斬釘截鐵
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後揚”。“先抑後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8、換位思考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