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前和產後媽咪應該怎樣預防子宮脫垂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禁☆道下降, 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準以下, 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禁☆道口外, 稱為子宮脫垂。

根據脫垂程度的輕重, 可分為三度, 如果子宮向下移, 子宮預外口雖已低於坐骨棘水準, 仍在陰☆禁☆道內, 為1度。 假使子宮頸已脫於陰☆禁☆道口外, 子宮體仍在陰☆禁☆道內, 屬11度。 要是整個子宮都脫出陰☆禁☆道口外, 是Ill度子宮脫垂常由綜合因素造成。


產前和產後媽咪應該怎樣預防子宮脫垂

產前篇

分娩時, 過早下迸、急產、滯產, 尤其是困難的陰☆禁☆道手術產都有可能使子宮韌帶、子宮旁組織和骨盆底肌肉與筋膜過度伸展或撕裂。

Advertisiment
產後如不注意保健, 這些組織的“產傷”恢復不良, 將影響子宮支托, 成為日後子宮脫垂的主要因素。 產後如經常仰臥, 由於支援組織鬆弛, 子宮常向後傾。 子宮後傾的結果使子宮軸與陰☆禁☆道軸一致, 為子宮脫垂創造了條件。 產後如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 或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 或長期從事蹲、站工作, 迫使腹壓增加, 引起子宮向下移位。 子宮肌垂常發生於晚年;或在絕經後方始加劇, 這是因為年老後, 雌激素水準下降, 子宮支援組織萎縮和缺乏張力的緣故。 同樣道理, 體質虛弱或先天性盆底組織發育異常的婦女, 即使年輕、未婚、未孕亦可發生子宮脫垂。

子宮下垂牽拉腹膜、韌帶及盆底組織必然引起腰酸和下墜感,

Advertisiment
並在行走和勞累時加重。 病情較重時。 自覺似有塊物從陰☆禁☆道脫出, 久站、咳嗽、排便或勞動時塊物更脫出, 臥床休息後回縮變小。 隨著病情的進展, 脫出塊物逐漸增大, 並且不再自動回縮, 必須用手推納, 最後, 甚至一站起來就脫在外面。 脫出的塊物即子宮頸, 由於長期暴露在外, 經常受到摩擦變肥大、易破損、感染或潰爛而分泌血性膿樣液體。 子宮脫垂時, 使膀胱變位和尿道受壓, 常伴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尿失禁。 子宮脫垂後, 由於血液迴圈發生障礙, 子宮鬱血, 往往月經過多。

子宮脫垂完全可以預防。 關鍵在於接生人員應正確處理分娩過程, 及時發現和仔細修補產道與骨盆底組織的裂傷;產婦本人應注意產時和產褥期衛生。

Advertisiment
分娩時, 產婦一定要做到不過早和不過度用力下迸。 分娩後, 應充份休息;經常改變臥姿;注意營養;體質虛弱的更要注意調理;積極進行體操運動以鍛煉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避免過早和過度操持家務與體力勞動。 產後檢查時, 如果發現子宮復位不佳, 要遵醫囑糾正。 至於患有慢性咳嗽及習慣性便秘的婦女, 應積極治療。 治療子宮脫垂的方法很多。 脫垂程度輕, 可採用針灸、中藥外用和內服、子宮托等綜合治療。 脫垂程度重, 唯有手術解決。


產前和產後媽咪應該怎樣預防子宮脫垂

產後篇

分娩後子宮韌帶和盆底肌變得鬆馳而無彈性, 使得子宮易隨體位變化發生位置的改變, 子宮因此而沿著引導方嚮往下移動,

Advertisiment
在有誘因時則更為嚴重, 甚至子宮可從引導裡脫出, 由此產婦常常會感到小腹墜痛和腰酸。 若子宮頸長期露在外面還可因乾燥、摩擦而發生潰爛、糜爛和感染, 流出膿樣分泌物和血水, 出現排尿困難及尿失禁。

新媽媽產後子宮恢復防護妙略:

產後要充分休息, 經常更換臥床姿勢。

月子裡不要去提或舉過重的東西。

產後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

如果有便秘、慢性咳嗽, 要及早進行糾正和治療。

月子裡可做如下運動:炎夏, 教你科學地坐月子

(1)多做俯臥、胸膝臥位, 幫助子宮保持前傾位。

(2)多做加強盆底肌肉彈性的縮肛運動。

(3)請保健醫生指導做產後健美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