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媽媽的一些心理保健

准媽媽進入孕後期, 孕媽媽子宮極度膨脹, 各器官、系統的負擔也接近高峰, 因而, 孕媽媽心理上的壓力也就更大。

由於體型變化和運動不便, 孕媽媽心理上產生了一些變化, 有許多孕媽媽會產生一種興奮與緊張的矛盾心理, 從而導致情緒不穩定、精神壓抑等心理問題, 甚 至會因心理作用而自感全身無力, 即使一切情況正常, 也不願活動。

由於臨近預產期, 孕媽媽對分娩的恐懼、焦慮或不安全加重, 對分娩“談虎色變”。 擔心發生臨產先兆時來不及到醫院, 因而稍有“風吹草動”就趕到醫院, 甚至在尚未臨產,

Advertisiment
無任何異常的情況下, 纏住產科醫生要求提前住院。

因此, 孕後期心理保健應注意以下問題:

1、瞭解分娩原理及有關科學知識

克服分娩恐懼, 最好的辦法是讓孕媽媽自己瞭解分娩的全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 對孕媽媽進行分娩前的有關訓練。 許多地方的醫院或有關機構均舉辦了 “孕媽媽學校”, 在懷孕的早、中、晚期對孕媽媽及其丈夫進行教育, 專門講解有關的醫學知識, 以及孕媽媽在分娩時的配合。 這對有效地減輕心理壓力, 解除思想 負擔以及作好孕期保健, 及時發現並診治各類異常情況等均大有説明。

2、不宜提早入院

毫無疑問, 臨產時身在醫院, 是最保險的辦法。 可是, 提早入院等待也不一定就好。 首先, 醫療設置的配備是有限的,

Advertisiment
如果每個孕媽媽都提前入院, 醫院不可 能象家中那樣舒適、安靜和方便;其次, 孕媽媽入院後較長時間不臨產, 會有一種緊迫感, 尤其看到後入院的孕媽媽已經分娩, 對她也是一種刺激。 另外, 產科病房 內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影響住院者的情緒, 這種影響有時侯並不十分有利。

所以, 孕媽媽應穩定情緒, 保持心緒的平和, 安心等待分娩時刻的到來。 不是醫生建議提前住院的孕媽媽, 不要提前入院等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