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檢查---妊娠期對孕婦和胎兒所作的臨床檢查。
產前檢查的必要性
首先:產前檢查可以發現孕婦身體的某些疾病, 如果這些疾病不適合懷孕, 可以及時做人工流產。
其次:經過定期檢查, 可以瞭解胎兒發育和母體的生理變化, 如果發現不正常, 能及早治療。
第三:通過產前檢查, 可以從醫生那裡獲取有關孕期的生理衛生、生活和營養方面的知識, 瞭解產前、產後應注意的問題, 及正常分娩的常識。
第四:經過系統檢查, 可以預測分娩時有無困難, 並決定分娩的方式及地點, 從而可以減輕產時或產後的危險,
Advertisiment
產前檢查之前需要做的準備
第一次產檢準備建卡時, 別忘了帶上你的身份證、圍產保健手冊、醫療保險手冊和所需費用(有些醫院會要求你預存檢查費用以免每次都要交費)。
在建卡過程中, 醫生通常會問你一些你個人和家庭的健康情況。 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1、月經初潮時間、月經週期、月經量及末次月經時間。
2、年齡、籍貫、文化程度、職業等。
3、慢性疾病、手術或住院治療的情況。
4、以前的懷孕、生產經歷, 流產史, 避孕情況, 現有子女情況。
5、生活習慣, 如飲食、睡眠、運動、吸煙、被動吸煙、飲酒、用藥等。
6、藥物過敏史。
7、你和配偶雙方的家族遺傳病史。
8、配偶的健康情況, 如吸煙、飲酒習慣、疾病史、用藥史等。
9、本次妊娠你是否有早孕反應、有無陰☆禁☆道出血、腹痛或任何不適。
Advertisiment
在第一次產檢之前, 和愛人一起仔細考慮一下以上的問題, 會幫助你向醫生提供更全面的資訊, 保證懷孕期間你和寶寶的健康。
除此以外, 如果你還有一些其他健康問題, 可以考慮主動告訴醫生, 確保你獲得更加周到的孕期保健服務。 這可能包括心理問題, 如抑鬱症、家庭暴力的經歷, 或其他影響到你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任何經歷。
懷孕後什麼時候做第一次產前檢查
嚴格來說, 第一次產檢應該在你確認自己懷孕的時候就進行。 而一般是確認懷孕後, 在孕期第11周或12周時進行第一次產檢。
首次產前檢查包括的項目
病史的詢問:
1、繼往病史﹑手術史及家族史:這些歷史對你的這次懷孕有重要的影響,
Advertisiment
2、職業:如果你的工作需要接觸有毒物質, 醫生會幫你做一些特殊檢查。
3、月經史及繼往妊娠史:瞭解月經史可以幫助推算預產期;如果你已經有過懷孕分娩史, 你要把詳細情況告訴醫生。
4、年齡:年齡過小(小於20歲)容易發生難產;35歲以上的初孕婦容易有妊娠合併症。
身體檢查:
1、產科檢查:會檢查你的骨盆腔和生☆禁☆殖☆禁☆器官的情況, 對之後的懷孕進展和分娩做出評估。 另外, 醫生還常將檢查的結果, 包括血壓、體重、子宮底的高度、腹圍等, 繪成一張懷孕圖, 並把以後的檢查結果也記錄於圖上, 製成曲線圖, 觀察其狀況, 以及早發現你和胎兒的異常狀況。
2、全身檢查:醫生會檢查你的發育、營養及精神狀態,
Advertisiment
輔助檢查:
1、針對過去的妊娠和疾病史而做的特殊檢查, 如羊水細胞檢查、血液甲胎蛋白測定等。
2、超音波檢查, 是觀察胎兒情況的較為可靠的方法。
3、血、尿的常規檢查, 並記錄你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