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前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

在媽媽懷孕期間, 一定會經常到醫院去檢查, 看看寶寶的成長情況, 是否穩定, 是否異常, 醫生也會按照不同的情況, 讓產婦做一些檢查。 在產前會做哪些檢查呢,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體內監測極少數情況下, 通常因為產婦的腹壁比較厚, 體外檢測器無法準確地計數心跳。 那就要在胎兒的頭皮上放置一個電極以獲取胎兒心跳產生的電信號。 電極插入時, 會引起胎兒暫時的疼痛, 不過並不劇烈, 和做胎兒血液檢查時差不多。 如果羊膜還沒有破裂, 無法在胎頭上放置電極, 就得用人工的方法刺破羊膜。

Advertisiment
不過如果攜帶肝炎病毒或愛滋病病毒就不能進行體內監測了, 以免會把這些病毒傳染給胎兒。

胎兒監護的科學方法一般進入圍產期(孕28周)以後, 就應該對胎兒宮內的情況做仔細的瞭解。 胎心監護可以直接反應胎兒在宮內的生存狀態, 對刺激後產生的反應是否正常。 通過對孕婦及胎兒產前檢查, 能夠及早發現並治療併發症, 及時糾正異常胎位和發現胎兒發育異常, 對胎兒及其成熟度進行監護, 結合孕婦及胎兒具體情況, 確定分娩方式。

胎音監測電子胎音監測儀, 又稱心動計數器, 可以用來評價寶寶的心跳狀況, 從而推測出姆提供所的模式和強度。 做該監測時, 醫生會要求你躺著或坐著, 然後將一個外感測器放在你的肚子上,

Advertisiment
連續監測20分鐘左右。 監測儀通過發射超聲波來計數寶寶的心動次數, 並將資料列印在紙上, 或者通過傳聲器讀出來。

除了心動計數器, 還有一種可擕式的監測儀, 可以直接聽到心跳聲, 而不需要運用任何的描示法。 在順產以及水中分滿時使用最好不過了, 在分娩的早期, 醫生將每隔30~60秒檢查一次心率。

到了分娩的第二階段, 幾乎每次宮縮後醫生都會聽胎心率。 因為當發生臍帶繞頸時, 心率會加快。 在自然分娩時, 正常的胎心會讓人更加的放心。 如何科學監測胎兒在宮內的情況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B超監測胎兒發育情況, 自孕22周後胎兒雙頂徑每週約增加0.22cm;還可檢測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肌張力及羊水量、胎盤情況。

Advertisiment

胎兒心電圖臨床上多採用經腹壁的外監護法, 對母兒均無損傷, 可在不同孕周多次監測。

胎動計數妊娠近足月時, 胎動>10次/小時。 計數方法可於早、中、晚各計數1小時胎動次數, 3小時的胎動次數相加乘以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次數。 胎動減少是胎兒窘迫的重要標誌, 每日監測胎動可預知胎兒安危, 胎動過頻往往是胎動消失的前驅表現。 胎動消失後, 胎心在24小時內也會消失, 應予以注意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根據漸進性缺氧的理論, 綜合胎心電子監護及B超所示胎兒的生物活動來判斷胎兒有無急慢性缺氧的產前監護方法。

胎兒鏡胎兒鏡是用一根纖細的鏡子經過腹壁進入宮腔, 篩查胎兒有無大體畸形,

Advertisiment
確診率100%, 同時可以取出臍帶血做遺傳學檢查和親子鑒定。

羊膜鏡利用羊膜鏡透過完整胎膜, 觀察妊娠末期或分娩期羊水顏色, 判斷胎兒安危, 達到監測胎兒的目的。 正常者可見羊水呈透明淡青色或乳白色及胎髮、漂浮胎脂片。 如混有胎糞者呈黃色、黃綠色甚至深綠色。

胎心監護分近程胎心監測和遠程胎心監測。 胎心監護是“胎心胎動宮縮圖”的簡稱, 是應用胎心率電子監護儀將胎心率曲線和宮縮壓力波形記下來供臨床分析的圖形, 是正確評估胎兒宮內的狀況的主要檢測手段, 採用微波技術, 對胎兒沒有危害, 只需要買胎心檢測儀即可。

胎心監護特點:是連續觀察並記錄下胎心率的動態變化及受宮縮的影響。

Advertisiment
配以子宮收縮儀、胎動記錄儀, 便可以反映三者間的關係。 可早期發現胎兒宮內急慢性缺氧、胎盤功能不全、臍帶脫垂或隱性脫垂並檢查胎兒宮內儲備的方法。 胎兒正常的心率是在120次/分~160次/分之間, 若胎心率持續10分鐘以上都<120/分或>160分, 表明胎心率是異常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