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健康>孕婦健康常識>正文

產后的帶下病

帶下的量明顯增多, 色、質、氣味發生異常, 或伴全身、局部癥狀者, 稱為“帶下病”, 又稱“下白物”、“流穢物”。 相當于西醫學的陰☆禁☆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婦科腫瘤等疾病引起的帶下增多。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開始, 腎氣充盛, 脾氣健運, 任脈通調, 帶脈健固, 陰☆禁☆道內即有少量白色或無色透明無臭的粘性液體, 特別是在經期前后、月經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 以潤澤陰☆禁☆戶, 防御外邪, 此為生理性帶下。 若帶下量明顯增多, 或色、質、氣味異常, 即為帶下病。 臨床上以白帶、黃帶、赤白帶為常見。 但也有帶下過少者, 帶下與月經都有周期性,

Advertisiment
帶下過少常與月經量少、閉經的某些病癥相一致。

帶下病以帶下增多為主要癥狀, 臨床必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進行診治。 西醫婦科疾病如陰☆禁☆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及腫瘤等均可見帶下量多, 應明確診斷后按帶下病辨證施治, 必要時應進行婦科檢查及排癌檢查, 避免貽誤病情。

帶下病以濕邪為患, 故其病纏綿, 反復發作, 不易速愈, 而且常并發月經不調、閉經、不孕、徵瘕等疾病, 是婦科領域中僅次于月經病的常見病, 應予重視。

病因病機

帶下病系濕邪為患, 而脾腎功能失常又是發病的內在條件;病位主要在前陰、胞宮;任脈損傷, 帶脈失約是帶下病的核心機理。

臨床常見分型有脾陽虛、腎陽虛、陰虛挾濕、濕熱下注、濕毒蘊結五種。

Advertisiment

一、脾陽虛

飲食不節, 勞倦過度, 或憂思氣結, 損傷脾氣, 運化失職, 濕濁停聚, 流注下焦, 傷及任帶, 任脈不固, 帶脈失約, 而致帶下病。

二、腎陽虛

素稟腎虛, 或恣情縱欲, 腎陽虛損, 氣化失常, 水濕內停, 下注沖任, 損及任帶, 而致帶下病。 若腎陽虛損, 精關不固, 精液滑脫, 也致帶下病。

三、陰虛挾濕

素稟陰虛, 相火偏旺, 陰虛失守, 下焦感受濕熱之邪, 損及任帶, 約固無力, 而為帶下病。

四、濕熱下注

脾虛濕盛, 郁久化熱, 或情志不暢, 肝郁化火, 肝熱脾濕, 濕熱互結, 流注下焦, 損及任帶, 約固無力, 而成帶下病。

五、濕毒蘊結

經期產后, 胞脈空虛, 忽視衛生, 或房室不禁, 或手術損傷, 以致感染濕毒, 損傷任帶, 約固無力, 而成帶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