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婦來學習 產後積乳的解決辦法

積乳(乳汁淤積)常發生在乳汁過多和授乳方法不當的初產婦。 其最初症狀是感到乳☆禁☆房腫脹、脹痛, 乳☆禁☆房內能觸及一硬塊, 有壓痛, 皮膚表面色澤可正常或微紅。 積乳時還常常伴有發熱。 此時若不能及時將乳汁排出, 即可發展成急性乳腺炎。

處理方法主要是排出乳腺內的乳汁, 如用手擠壓、吸奶器抽吸等。 手法按摩也不失為一種簡捷有效的手段, 患者本人及家人就可以操作。 方法為:乳汁不暢時, 先熱敷乳☆禁☆頭, 然後搓撚乳☆禁☆頭數十次, 再向外輕輕牽拉乳☆禁☆頭;對已形成乳☆禁☆房腫塊者, 先熱敷乳☆禁☆房, 繼而按摩乳☆禁☆房,

Advertisiment
同時擠壓乳☆禁☆房, 使乳汁排出。 操作者應注意保護乳☆禁☆房皮膚。 絕大多數早期患者經手法按摩處理後, 乳絡得以疏通, 腫塊隨之消除。

什麼情況表示有積乳

積乳的最初症狀是感乳☆禁☆房腫脹、脹痛, 乳☆禁☆房內可觸及一硬塊, 有壓痛。 皮膚表面皮色可正常或微紅。 產婦在積乳時常常可伴有發熱。 這時期若不能及時將乳汁排出, 繼之即可發展成急性乳腺炎, 最後演變成乳腺膿腫。

積乳症易被忽視

近年來, 隨著生育高峰的到來, 孕產婦逐年增多, 且多為80後的初產婦。 她們平時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 往往缺乏正規的哺乳知識, 產後積乳症時有發生。

很多產婦發生積乳症後習慣于求助於家人和月嫂, 然而, 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醫療培訓,

Advertisiment
也沒有相應的醫學基礎知識, 往往因推拿方法不當造成產婦皮膚紅腫挫傷或局部血腫包塊形成。

積乳症患者初起乳☆禁☆頭排乳減少、乳☆禁☆房內有結塊;繼而腫塊增大增多、脹痛, 皮膚不紅;腫塊邊界清楚、壓之脹痛;排乳通暢後腫痛減輕、腫塊消退。 如外邪入侵、乳汁鬱久化熱, 則局部紅腫熱痛、腫塊繼續增大, 甚或破潰。 或有全身微發熱, 患側腋下淋巴結無腫大等現象。

不恰當的疏通還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可造成乳汁瘀滯繼發感染引起急性乳腺炎。 一些民間流傳的方法(麵團、白菜)等外敷, 結果導致乳腺局部皮膚燙傷、水腫, 壓迫奶管加重堵塞, 最終導致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此時需要抗炎治療並切開引流。

積乳者用中藥牙皂粉鼻聞,

Advertisiment
效果也不錯。 具體方法為:

(1)將牙皂(或稱豬牙皂)研成細粉, 用一層紗布將牙皂粉包成一個與產婦鼻孔大小相同、如花生仁樣的小包。

(2)將該小包先在75%酒精或白酒內輕蘸一下後取出, 使藥包外濕裡幹, 不要浸泡。

(3)將該小包塞入產婦積乳乳☆禁☆房同側的鼻孔內12小時。 通常1-2天內的積乳, 塞1次就會排出。 必要時過8-12小時後可再塞一次。 此法可起到促使積乳排出, 使乳腺管疏通的效果。 積乳期間產婦若有發熱, 可用麻黃10克煎服, 即可退熱, 若無感染徵象, 一般無需使用抗生素等消炎藥。

另外, 初產婦應注意掌握正確的哺乳方法, 每次哺乳完畢, 應儘量將餘乳排空。 同時應避免過食肥甘油膩的食品, 以免釀生濕熱。 同時保持心情舒暢, 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Advertisiment
將更有助於乳汁的分泌與調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