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婦徵兆臨產

早期人們認為, 引發陣痛和分娩是因為腹中的胎兒認為子宮外的環境比子宮內要好, 所以急著要出來。 後來嘗試從各個角度:如胎盤的因素、母體的因素、免疫的因素、和母體、胎兒之間內分泌的因素等, 來探討誘發生產陣痛的奧祕, 但是還是無法提出一個很圓滿的學說。

產兆症狀有哪些?

理論歸理論, 跟孕婦們比較有切身關係的事項是:我要注意些什麼?

落紅或現血:

這是子宮頸變薄、變軟而有的黏液的血性分泌物, 呈粉紅或暗紅色, 若現血量少, 尚不需入院, 繼續觀察即可。 根據統計落紅後的一週內都會開始陣痛。

Advertisiment

陣痛:

其實並非每次都可以很容易的區別假性陣痛和真實的陣痛。 「痛」是因為子宮強力的收縮, 造成暫時性的缺氧而引發疼痛因數的釋放, 通常產婦的感受是腹痛, 腰酸或是背痛。

陣痛時整個腹部變得很硬, 不痛時則很軟。 真正的陣痛是規律性的而且是越來越密集的, 起初可能是每10分鐘會收縮一次, 每次持續10~30秒。 但是隨著產程的進展, 收縮變成每3~4分鐘就會收縮一次, 每次持續30~60秒。

收縮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不會因按摩、走動、臥床、或藥物的影響而減輕。 最重要的是子宮頸會變薄而且有效的擴張。

假性陣痛就剛好與上述相反;子宮為收縮不規則(間隔10~30分鐘不等), 下腹部輕微的酸痛不適, 經按摩、走動或休息可以緩解,

Advertisiment
對子宮頸的擴張毫無助益。 此時醫師通常會先內診評估子宮頸的狀況, 若還是很厚且未擴張則會建議產婦回家等待, 持續注意胎動, 再視陣痛的情況, 若有破水或是出血量增加時再返診。

.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的想用力, 有排便的感覺。 對於經產婦這是很重要的徵兆, 因為經產婦的子宮頸在平常時已有稍許的擴張(因為被前胎撐開過), 所以當明顯陣痛時, 子宮頸擴張的速度迅速, 此時應深呼吸哈氣, 不要用力儘速到醫院。

住院的時機需要經過醫師審慎的評估, 而這是對臨床醫師在專業上和經驗上的一項考驗。 臨床上的評估依據是綜合內診的發現, 胎兒監測器上的顯示資料, 和產婦的主觀意識。

內診主要是評估子宮頸擴張的程度,

Advertisiment
子宮頸的長度及厚度, 胎位, 胎頭的位置(是否有下降)和是否有破水。

胎兒監測器主要是記錄胎兒心搏的變化和子宮收縮的頻率以及壓力。 經產婦的主觀意識是她對於子宮收縮的忍受度和便意感。 曾經有過案例經產婦的主觀意識比臨床判斷還準確, 產婦雖然只覺得腰酸但是有強烈的便意感, 在醫師還未來得及評估前, 產婦就先告訴你她要生了。

住院時機!

住院的時機為何重要, 因為太早入院待產, 無形中會讓產婦及其家屬產生產程過長的錯覺, 進而要求剖腹生產。 但是如果太晚入院則會造成醫護人員手忙腳亂, 在沒有妥善的處置下就生了, 在匆忙中有時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項而增加產婦及胎兒的風險。

Advertisiment

第一胎的產程通常會比較長, 痛個三兩天才生是司空見慣的。 如果醫師評估沒有很快就會生的話(沒有破水, 子宮頸擴張未達3~4公分), 一般會建議產婦回家等待, 這時就要注意前面提及的七項產兆。

幾乎所有的醫療院所應都具備了生產需知的衛教單, 建議近臨盆的孕婦們詳細的看一看, 甚至留一份在身邊。 多一分的準備就有多一分的安全感, 和減少一分的焦慮及不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