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炎炎夏日, 高溫預警高掛不下, 出汗多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但有些剛生完孩子的媽媽, 情況卻不一樣——生孩子前沒怎麼出汗的, 現在出汗特別厲害, 有時還會睡不著覺, 儘管開著空調或風扇, 早上起來還是濕了一身。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 產後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調節現象, 是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引起的。
孕婦在懷孕之後, 迴圈血容量較孕前有所增加, 這主要是為了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需要, 與此同時, 伴隨著激素水準的升高、物質能量代謝的增快, 使得大量的水分和鈉鹽滯留下來,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出生後, 新媽咪的新陳代謝活動和內分泌活動顯著降低, 機體也不再需要如此多的迴圈血容量了, 而這些血容量將會在產後2-3周才恢復至未孕狀態, 原來的水分也顯得多餘了。
因此, 人體便會啟動調節機制, 將多餘的東西排出去。 而人體排泄水分的途徑可以通過泌尿系統從尿道排出, 也可以由皮膚表面以出汗的方式排出體外。
所以, 新媽咪產褥期的時候不僅尿量增多, 而且皮膚汗腺的分泌也比較旺盛, 出汗較多。
但是過一段時間, 待體內多餘的水分被排泄完後, 這種多汗的現象便會逐漸減輕了, 一般產後1周左右會自行慢慢好轉。
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護理就可以了!
1、室內溫度保持在26-28℃之間
Advertisiment
新媽咪在產後就應該注意, 要讓自己處在適宜的環境溫度當中, 不宜過熱或過冷。 一般來說, 室溫最好保持在26-28℃之間。 如果不是處在睡眠狀態, 室溫在25℃也可以的。 如果是洗澡時間, 當寶寶和媽媽沐浴的時候, 可以把溫度略微升高一點, 以免感冒。
2、保持貼身衣物乾燥潔淨
這個包括自身衣物的潔淨、被褥的乾燥潔淨等。 貼身衣服, 一定要勤換洗, 保持潔淨, 避免細菌入侵身體, 產生症狀。 而被褥保持乾燥, 也是避免細菌感染, 使身體產生病症。
3、挑選一款合適的涼席
一般的情況下, 新媽咪在分娩後, 要是感覺身體比較虛弱, 那麼就可以不鋪涼席。 但如果確實感覺太熱, 或者汗又比較多, 就可以選用一些麻制的, 或者絲制的涼席,
Advertisiment
4、適當通風換氣, 保持空氣新鮮
月子最好不要吹風, 但可以定時的把門窗打開, 保持自然通風的狀態。 但是要注意最好不要讓門窗對流, 形成對流風。 開窗時要注意避免讓寶寶和媽媽吹到風, 要遠離通風口, 或者是在開窗的時候用窗簾擋一下風。
5、臥床休息的時候, 被褥也以適宜為主
不要擔心會受涼, 而過厚地蓋被褥。 另外, 在穿著上, 儘量不要過多, 仍然以身體感覺舒適為主。 一般外出時, 增加一些擋風的衣服即可。
但是, 如果新媽咪出汗持續時間過長, 超過半個月時間, 就不屬於正常現象了。 長時間出汗, 會造成體內水分的缺失, 會出現疲乏、不耐勞累、酸痛等,
Advertisiment
產後出汗食療護理方法
(1)黃芪桂圓羊肉湯
取適量羊肉, 用沸水焯一下, 撈出後過冷水除掉膻味。 之後用砂鍋把水燒開, 放入羊肉以及適量黃、芪山、桂圓肉同煮湯。 吃的時候可適當調味, 肉湯皆可食用。
(2)參鴿湯
處理好乳鴿(腹中血不用洗淨), 讓後加入適量水和高麗參片一起隔水蒸60分鐘, 最後加入適量食鹽食用。 建議每天吃一次, 連吃三天。
(3)泥鰍湯
處理好的泥鰍煎成金黃色備用, 用兩碗水燉煮糯稻根, 等到水耗到一碗之時, 下泥鰍燉煮。 吃的時候適當調味, 魚、湯皆可食用。
(4)羊肚粥
糯米浸好後, 和紅棗一起塞入羊肚中。 之後縫好羊肚, 放在盆中隔水燉好後佐餐吃。 吃的時候切開肚子,
Advertisiment
(5)豬肚粥
用鹽搓洗豬肚, 洗淨後和小麥一起燉至五成熟, 切絲備用。 將黃芪、人參、蓮實等切碎用紗布包好, 和切好的肚子同煮, 等到肚子煮爛, 撈出藥包和肚子, 再加入粳米煮粥, 最後加入蔥花, 和適量調料。 粥、豬肚皆要吃。 (參考網站:太平洋親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