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婦的心理狀態與分娩疼痛有密切關係

據學者研究, 婦女分娩疼痛問題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大約有10%的產婦在整個產程中不感到疼痛, 這部分產婦的耐痛水準高。 很多產婦在整個產程中感受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她們的耐痛閾處於中等水準。 另外, 一部分產婦在整中產程中感受到強烈的疼痛, 並且痛反應明顯, 表現為呻吟、喊叫等。

產婦的心理狀態與分娩疼痛有密切關係。

一般說來, 產婦情緒鎮定, 精神放鬆, 分娩則無痛或疼痛輕微;產婦情緒緊張, 恐懼不安, 分娩疼痛較重。 產婦在整個產程中, 疼痛程度往往隨著心理狀態的改變而變化著。

Advertisiment

產婦恐懼、驚慌的情緒, 其他產婦的情緒影響, 醫務人員的不良言行都可能引起分娩疼痛, 或使本來輕微的疼痛變成強烈的疼痛;例如, 一位產婦入院情緒穩定, 能忍受宮縮。 但是在待產中受到鄰床產婦大喊大哭的影響, 情緒變得緊張, 要求手術產, 並且在宮縮時也大喊大叫。 後經醫務人員檢查指出, 一切都正常, 勿需手術產。

產婦接受醫務人員的勸告, 密切配合, 宮縮時也不呻吟了, 順產一女嬰。 事後, 產婦說:開始我不緊張, 我也能忍受宮縮, 後來因為別人喊叫使我恐懼不安, 宮縮疼痛使我難以忍受。 這個例子說明, 心理因素與分娩疼痛的密切關係。

曾有許多待產婦女為減少分娩時的疼痛或渴望生一個神童, 嘗試了一些非傳統的分娩方式。

Advertisiment
於是, 浴缸、大海、甚至冰窟成了嬰兒誕生地, 有些人則主張採用立式分娩法(包括站、蹲、跪三種姿勢), 認為這才符合大自然的造化。

大量考古資料證明, 立式分娩是古代傳統的分娩方法。 埃及法老宮殿中一座浮雕描繪的是:埃及末代女王克婁巴特拉跪著, 周圍有5名婦女, 其中一名在接生。 在考古挖掘出的古代巴比倫文物中, 一把分娩專用椅被考證有2000年的歷史。

而躺著分娩只是在最近兩百多年出現的。 據說這種“時髦”始于路易十四國王當政時的法國。 有一天, 路易十四突然心血來潮, 想看看他的情婦如何分娩。 為了讓國王看得更清楚, 產婦被安置在床上。 也許是王心大悅, 路易十四隨後頒令只能給躺著分娩的婦女接生。

Advertisiment
臥式分娩隨之流行開來, 但這種消極的分娩方法只對好奇的旁觀者和懶惰的醫生有利, 這種姿勢便於醫生用手術鉗拖出嬰兒或採取無痛分娩。

俄羅斯最早正式用立式分娩法接生的是莫斯科第四產院產科主任尼娜·庫茲涅佐娃。 她回憶說:“接生時我在產婦面前足足要跪了3個小時, 有時我覺得自己快要累死了。 從那時起我已為數百名婦女用立式分娩法接生。 有些婦女第一次生小孩時採用的是臥式, 第二次就要求用立式, 她們說這樣容易得多。 ”

為什麼立式分娩會容易得多呢?

專家認為, 處於立式狀態的婦女能分泌更多的內啡肽, 即天然的鎮痛和抗休克物質, 因此分娩會變得更快。 陣痛的時間能縮短一半,

Advertisiment
從通常的6-10小時減為3-4小時。 分娩後產婦不需服用任何催乳藥物馬上就能為嬰兒哺乳。

此外, 由於嬰兒在母體內都是腦袋朝下, 受地球重力的吸引可以減輕陣痛。 實施剖腹手術和使用手術鉗的概率相應減少。 以立式分娩法出生的嬰兒遭受的"磨難"相對較小, 因此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更強, 在學說話、走路、身體發育等方面都明顯超出同齡兒童。

研究還發現, 立式分娩法生出的嬰兒患感染、素質性疾病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明顯少於臥式分娩法生出的嬰兒。 在瑞典、比利時和德國, 早就有60%的婦女利用一種專門的椅子跪著或坐著分娩。 美國《公共衛生》雜誌曾公佈一項在76個國家的調查結果:只有14個國家的婦女以側臥的方式分娩,

Advertisiment
在其餘則是採用蹲著或站著手扶床欄的方式分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