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7天新媽媽如何正確護理

生完寶寶後, 媽媽的身體會有如疲憊乏力、渾身疼痛、精神不振等產後虛弱的表現, 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在正常的生產過程中, 胎兒以及胎盤娩出以後, 子宮就要有所恢復, 胎盤剝離的創面完全癒合需要6~8周的時間, 這段時間是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 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

生產當日

重點關注事項:即使沒有食欲, 也需要進食

因子宮收縮而出現產後痛, 產後24小時內出血不應超過500ml, 否則為產後出血, 應及時告訴醫生。 孕媽媽在分娩過程中消耗了大量體力, 非常餓, 產後容易發冷, 打寒站,

Advertisiment
所以就算沒有食欲也得吃一點。 如果不方便直坐用餐, 可以躺著或斜靠著進食。

產後第2天

重點關注事項:分泌初乳給寶寶餵奶

新媽媽的狀態比第一天好, 但還有陣痛, 尤其在哺乳時, 經產婦的惡露明顯, 紅色惡露的量增多。 新媽媽可以一個人去衛生間, 但會陰部還疼, 所以還是避免過度活動比較好。 開始分泌乳汁時乳☆禁☆房變大、變硬, 伴隨疼痛。 這時候要清潔乳☆禁☆頭, 讓寶寶多吃初乳。 產後最初的三天內頻繁吸吮, 不限制地吸吮, 可以防止下奶時的乳脹和淤塊。

產後第3天

重點關注事項:分泌乳汁, 用按摩來緩解淤塊

正是開始分泌乳汁了, 會出現乳☆禁☆房痛, 這時候不能停止授乳, 最好能堅持用溫熱毛巾來緩解淤塊。 在這一天,

Advertisiment
新媽媽子宮內開始重新生成黏膜, 產後痛減少, 會陰痛也減輕。 脈搏和呼吸恢復正常, 活動也更加自然了。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出院時最好適當地穿衣服, 身體保暖, 回家後立即休息。 但需要注意勤換護墊和清潔外☆禁☆陰。 不少新媽媽會冒冷汗, 身體會不舒服, 要多注意休息, 也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產後第4天

重點關注事項:維持適當室溫

室溫如果太低, 新生兒的能量無法用於成長, 只能用在維持體溫上, 所以成長會緩慢。 母乳的分泌變多, 食欲也會比較旺盛, 為了授乳要注意營養的攝取。 隨著食物攝取量的增加, 應該開始排便了, 如過了4天也沒有排便就要聯絡醫院, 向醫生諮詢。 惡露的顏色漸漸變為褐色, 量也減少, 有酸味,

Advertisiment
所以要勤換護墊, 清潔外☆禁☆陰。

產後第5天

重點關注事項: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為了促進乳汁分泌, 新媽媽最好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儘量讓母乳滿足新生兒的發育需要。 此外, 最好保持乳☆禁☆頭的清潔, 可做乳☆禁☆房按摩。 子宮恢復到拳頭大小, 小便量開始恢復, 褐色惡露的分泌明顯減少。 在這一時期, 可能會出現產後抑鬱症的症狀。

產後第6天

重點關注事項:給新生兒恰當的授乳量

這一時期開始分泌母乳, 新媽媽和新生兒也開始熟悉母乳餵奶。 寶寶每天有6次小便, 餵奶間隔寶寶睡眠安靜即說明乳汁是充足的。 分娩時出血容易導致貧血, 產後5周左右貧血症狀逐漸消失, 在此之前要服用懷孕時服用的補鐵劑。 在感到輕微的貧血症狀時要躺著或躺著,

Advertisiment
讓頭部盡可能往下。 沖洗時, 有感染和會陰部開線的危險, 所以不要在浴室待10分鐘以上。 慢慢做產褥期體操, 不要累著, 多休息。

產後第7天

重點關注事項:社區醫生要來家訪了

社區醫生來家訪母嬰, 可向她諮詢問題。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這時候差不多進入了恢復階段。 逐漸消腫, 妊娠紋變淺, 惡露的分泌量也減少, 但還沒有完全恢復, 最好保持情緒穩定, 保持足夠的睡眠。 有時需要在半夜餵奶, 所以白天最好能和寶寶同步休息。

母乳餵奶容易缺乏營養, 所以要吃高營養餐。 充分攝取蛋白質、無機鹽豐富的食物和幫助乳汁分泌的魚肉、雞肉、雞蛋等動物性食物。 從生產當日開始, 就應多吃海帶湯、魚頭湯、骨頭湯等,

Advertisiment
特別是海帶菜湯, 要堅持吃到第4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