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上班為何易"腸胃不適"

改善消化不良、錯誤姿勢、眼部不適

現代雙薪家庭已成常態, 上班族媽咪因得面對更多的壓力及任務, 相對地容易疏忽自己的健康。 久坐辦公室的媽咪, 最常發生的問題有消化不良、姿勢不當、眼部不適等, 如欲避免這些問題持續下去, 正視自己的工作環境、身體警訊, 採取合適的保健法絕對有其必要!

PART 職場消化不良篇

健康放大鏡

許多上班族媽咪都有腸胃不適的問題, 而且症狀包羅萬象, 如果醫師已經確認沒有身體內部的疾病, 那麼調整飲食習慣、緩解壓力將是主要的保健內容。

“消化不良”知多少

Advertisiment

上班族媽咪對“消化不良”一詞, 大都耳熱能詳, 而認為自己有此問題者更不在少數, 在談到相關保健前, 媽咪應對其有正確認識:

定義

所謂“消化不良”其實是一個籠統的名稱, 廣義來說應為“消化不良症候群”, 通常非單一因素造成, 有可能為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症狀群。 常見症狀有:吃過飯後上腹部有飽漲感、隱隱作痛、噁心嘔吐, 或患者自覺消化狀況不好等, 症狀因人而異。

在廣義的消化不良中, 有些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例如本身有消化性潰瘍、明顯的發炎, 或有膽道、膽囊、膽管、胰臟、心臟、其他腹腔裡面器官病變等, 而這些疾病所引起的連帶相關症狀, 可能有部分和消化不良症候群頗為類似。

如果要確認為單純的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一定要經過詳細的檢查, 排除上述可能的病因後, 還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存在時, 方可稱之。 在國外, 消化不良指的是經過詳細檢查之後, 沒有發現身體任何異常, 1年之內仍有連續3個月出現消化不良症狀者。 因此這亦提醒了我們, “消化不良”的問題可大可小, 身體不舒服可別一直忍耐, 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有其必要。

成因

扣除掉疾病因素, 上班族之所以有消化不良的問題, 大都和壓力、飲食習慣有關。 比如因趕時間而狼吞虎嚥;壓力大或情緒不好時勉強應酬、進食;三餐不定時, 或有時暴飲暴食, 有時又吃很少;攝取太多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及較具刺激性的咖啡、茶等;這些因素多少會影響腸胃道的機能, 導致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至於在其它年齡層, 兒童、青少年發生率較低, 不過開始上初中、高中的孩子, 也許會有情緒、飲食方面的問題, 以致出現消化不良症狀。 至於老年人則可能因裝假牙而咀嚼不好、本身有慢性病、食欲不佳、活動少等因素, 連帶影響腸胃機能而發生。

好發族群

好發廣義的消化不良症候群, 因其成因相當多元複雜, 所以每個族群年齡層均有可能發生。 根據國外統計, 約有25%的成人有廣義消化不良的症狀。

腸胃不舒服……該去看醫生嗎?

消化不良因每個人症狀不一樣, 自然影響的層面不盡相同。 狹義的消化不良, 建立在已排除內部疾病的前提下, 且找不到確切的原因, 由於僅為器官功能性障礙, 患者身體可能略有不適, 通常施以症狀治療後即可獲得緩解。

Advertisiment
但若是由身體器官病變引起的消化不良, 則必須先治療好內部問題, 相關症狀才有辦法解除。

該如何判別呢?平時若有一些消化道的症狀如脹氣、噁心、嘔吐、疼痛等, 如果在專業藥師的指示下服用成藥, 或求醫後, 症狀很快就消失了, 那麼通常沒有太大問題。 反之如果症狀一直持續或經常性的復發, 治療l~2周後仍效果不彰, 甚至某些症狀越來越明顯, 或伴隨有胃口不斷變差、體重減輕、便血的情況, 絕對要盡速求醫。 醫師會根據病人所出現的症狀, 建議作進一步的檢查確認。

Be Healthy~

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求醫後, 如已確定為單純的消化不良, 雖可稍稍放下心來, 但為避免種種消化道症狀影響到工作品質及情緒,

Advertisiment
仍須加強生活保健。 保健內容說穿了不難, 除了讓自己適時放鬆一下,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避開可能加重不適的危險因數, 就預防、保健上來說都有很大的助益:

★三餐定時定量

三餐攝取的份量, 及用餐時間應儘量固定, 像是猛吃一頓餓一頓;10分鐘內K完一餐, 或吃不下還硬撐, 通通是維持正常消化道機能的大忌。 如果民眾消化不良的症狀為上腹有飽漲感, 最好能避開難消化的食物, 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 吃飽飯後可稍微散散步, 促進腸胃蠕動, 相信不舒服的情況會好一些。 但若調整飲食之後, 情況依然沒有改善, 最好還是先尋求醫師的協助。

★留意藥物的使用

使用部分藥物如阿斯匹靈, 或神經科、骨科常用的止痛藥與消炎藥, 及某些類固醇藥物等,比較容易傷胃,輕微者造成胃表面有些發炎,嚴重時可能有潰瘍、出血的問題。不過這類非單純消化不良,主要因使用這些藥物而造成的不適症狀,其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取決於藥物使用時間長短,及個人對藥物的反應而有所不同。民眾如果在服用某些藥物之後,出現類似消化不良的症狀,自己應有所警覺,並請醫師評估用藥。

找出食物過敏原

過敏的發生,乃是因具過敏體質者,接觸到引起人體過敏反應的物質所致。即使同為過敏體質,每個人過敏表現形式、嚴重程度,及對同一種過敏原反應也不見得相同。食物過敏所造成的腸胃道症狀,主要有肚子痛、嘔吐、腹瀉等。

然而除非有食物過敏病史,一般民眾對於自己吃哪些食物會過敏、過敏何時發生,其實都不太清楚,所以平時在飲食上,若攝取某些食物而重複出現消化道反應,就要格外當心,避免因食物過敏而使得原本的不適症狀惡化。

高脂肪飲食0UT

攝取過多高脂肪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會變差,而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加長了,便容易有飽漲感。故要減緩不適,低油高纖是當務之急。

刺激性食物&調味料勿過量

咖啡、茶、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有的人可能吃很多也沒事,但有人即使只攝取少許也會出現明顯反應。原則上雖不必完全禁止,但若有食用後不適的經驗,用量應多作斟酌。

許多上班族在工作時,習慣以咖啡、茶提神,如果喝了無明顯反應,或沒有加重消化道的症狀,嘗試喝一點倒也還好。只是因為空腹喝時,咖啡、茶中的咖啡因、茶鹼直接作用於胃壁的範圍大,較易讓人感到不舒服。反之改為飯後少量攝取的話,不適症狀可略微減輕。

有影無顧腸胃的食物?!

許多媽咪都曾聽說過,吃某些食物可以顧腸胃,但是否真有那麼神奇呢?腸胃保健以避開危險因數為原則,因為食物吃下去後,須先經胃酸分解,進入腸道後才能被吸收,進而分散到全身作用,基本上很難直接對胃壁產生保護效果,與其迷信所謂的顧腸胃食物,不如力求飲食均衡、定時定量有效喔!

文/洪憶文

諮詢/尹書田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王志堂

馬偕紀念醫院複健科主治醫師 姜義彬

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林恒如

及某些類固醇藥物等,比較容易傷胃,輕微者造成胃表面有些發炎,嚴重時可能有潰瘍、出血的問題。不過這類非單純消化不良,主要因使用這些藥物而造成的不適症狀,其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取決於藥物使用時間長短,及個人對藥物的反應而有所不同。民眾如果在服用某些藥物之後,出現類似消化不良的症狀,自己應有所警覺,並請醫師評估用藥。

找出食物過敏原

過敏的發生,乃是因具過敏體質者,接觸到引起人體過敏反應的物質所致。即使同為過敏體質,每個人過敏表現形式、嚴重程度,及對同一種過敏原反應也不見得相同。食物過敏所造成的腸胃道症狀,主要有肚子痛、嘔吐、腹瀉等。

然而除非有食物過敏病史,一般民眾對於自己吃哪些食物會過敏、過敏何時發生,其實都不太清楚,所以平時在飲食上,若攝取某些食物而重複出現消化道反應,就要格外當心,避免因食物過敏而使得原本的不適症狀惡化。

高脂肪飲食0UT

攝取過多高脂肪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會變差,而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加長了,便容易有飽漲感。故要減緩不適,低油高纖是當務之急。

刺激性食物&調味料勿過量

咖啡、茶、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有的人可能吃很多也沒事,但有人即使只攝取少許也會出現明顯反應。原則上雖不必完全禁止,但若有食用後不適的經驗,用量應多作斟酌。

許多上班族在工作時,習慣以咖啡、茶提神,如果喝了無明顯反應,或沒有加重消化道的症狀,嘗試喝一點倒也還好。只是因為空腹喝時,咖啡、茶中的咖啡因、茶鹼直接作用於胃壁的範圍大,較易讓人感到不舒服。反之改為飯後少量攝取的話,不適症狀可略微減輕。

有影無顧腸胃的食物?!

許多媽咪都曾聽說過,吃某些食物可以顧腸胃,但是否真有那麼神奇呢?腸胃保健以避開危險因數為原則,因為食物吃下去後,須先經胃酸分解,進入腸道後才能被吸收,進而分散到全身作用,基本上很難直接對胃壁產生保護效果,與其迷信所謂的顧腸胃食物,不如力求飲食均衡、定時定量有效喔!

文/洪憶文

諮詢/尹書田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王志堂

馬偕紀念醫院複健科主治醫師 姜義彬

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林恒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