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乳☆禁☆房需不需要“揉”?

近日, 李女士在家附近的醫院, 剖宮產下女兒後第三天, 一位婦女走進病房, 自稱是揉奶師, 瞭解李女士奶汁分泌情況, 問是否需要揉奶。

李女士感覺自己乳汁很少, 便同意了揉奶。 揉奶師連著給她揉了三天, 每天一次。 看著揉奶師汗流浹背賣力地揉, 李女士和家人都很高興。 可幾天後, 李女士突然感到乳☆禁☆房灼痛。 經檢查, 她患上了乳腺炎。 醫生診斷, 是揉奶不當造成的。

婦產科大夫介紹, 因揉奶揉壞乳☆禁☆房的產婦還真不少。 很多產婦生產後, 都有過揉奶的經歷。

催奶師、揉奶師, 近年來在各地悄然興起, 幾乎在醫院裡生產後,

Advertisiment
就會有揉奶師造訪。 有的產婦請揉奶師, 也有的產婦讓家裡的老人或愛人給其按摩揉奶。 由於不懂乳☆禁☆房護理知識, 往往因過於用力給乳☆禁☆房造成傷害。

揉奶催乳是否有科學依據?哈醫大附屬五院婦產科主任王豔麗說, 催奶、揉奶是民間說法, 實際叫做乳☆禁☆房護理。 產後乳☆禁☆房護理不能亂做, 必須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才能做。

有的產婦產後會出現乳☆禁☆房脹痛的情況, 那是乳腺管堵塞、不通暢, 造成乳汁淤積引起的。 這樣的產婦, 需要專業的人員為其進行乳☆禁☆房護理, 即輕輕沿著乳腺管的走向按摩, 將乳汁淤積的地方揉通。 乳腺管通暢了, 奶汁自然就會順暢地流出來。

乳☆禁☆房淤積、乳腺堵塞的地方, 民間叫“奶核”。 有些農村婦女,

Advertisiment
對乳☆禁☆房護理的知識根本不懂, 認為只要用勁兒揉, 就能將“奶核”揉開。

其實, 乳☆禁☆房是個非常嬌氣的地方。 對乳☆禁☆房護理知識不瞭解、沒經過正規培訓的人, 無法掌握好手法的輕重, 多用蠻勁對乳☆禁☆房進行暴力擠壓。 暴力擠壓, 不僅不能將乳汁淤積的乳腺管通開, 反而還會使乳汁淤積更嚴重, 從而引發乳腺炎。

此外, 對於乳☆禁☆頭發生皸裂的產婦, 如果按摩者不衛生, 會大大增加感染的機會, 細菌可從乳☆禁☆頭皸裂處進入乳腺組織, 從而引發乳腺炎。

王豔麗提醒, 乳汁的分泌, 與人的神經系統有很大關係, 一些刺激利於乳汁分泌。 如產婦生產後, 就應與寶寶有皮膚的接觸, 如貼貼臉, 或者產婦能坐起時, 抱抱寶寶, 增進母子感情, 這些都對產婦是一個刺激。

Advertisiment
另外, 自然生產的產婦, 半小時後即可讓寶寶吸吮乳☆禁☆頭。 剖宮產的產婦在麻醉清醒後, 也應在寶寶每次饑餓時, 讓寶寶吸吮乳☆禁☆頭。 寶寶吸吮的刺激, 能加快乳汁分泌。

另外, 營養、心情對乳汁分泌也有很大的影響。 有的產婦產後心情憂鬱, 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進食少、偏食, 也不利於下奶。 所以, 產後要加強營養, 如多喝排骨湯、豬手黃豆湯、公雞湯(千萬不能喝母雞湯, 母雞湯有回奶作用)、烏雞湯、魚湯等湯類, 能加快乳汁分泌。

經過以上調理, 如果乳汁分泌依然很少,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 服用一些通乳的中藥。

產婦如果乳☆禁☆房脹痛不明顯, 說明乳汁沒有淤積, 沒有必要進行揉奶, 自己進行輕輕的按摩即可。 如果乳☆禁☆房脹痛得厲害,

Advertisiment
也應請醫院護士等專業人員進行乳☆禁☆房護理。

自然生產的產婦一般在兩天后開始下奶, 之後隨著營養的加強, 奶汁分泌會越來越多。 剖宮產的產婦, 在三天后也會開始下奶, 之後隨著能正常進食, 營養的增加, 奶汁會越來越多。

產婦乳☆禁☆頭皸裂, 多是哺乳姿勢不正確造成的, 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 及時調整哺乳姿勢。 乳☆禁☆頭凹陷的問題, 在孕早期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糾正。 如果糾正晚了, 效果不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