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乳汁分泌不足不要怕

哺育母乳是自然的天性, 是最能滿足嬰兒成長所需的一種方式, 愈來愈多的媽咪瞭解寶寶喝母奶的好處, 因而選擇哺喂母乳。 至於能否順利地持續下去, 最重要的關鍵, 就是媽媽一定要建立信心和堅定信念, 相信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

“怎麼辦?寶寶吸不到奶一直哭, 是不是我的乳汁分泌不足?”的疑慮, 使媽媽很是焦灼, 由此感覺到挫折, 而不能順利地哺喂母乳。 專家表示, 其實這都是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 此時如果媽媽擔心寶寶餓肚子, 給他喝配方奶, 反而影響母乳的分泌。 專家建議媽媽不用太過擔心,

Advertisiment
只要讓寶寶多吸吮, 乳汁就能隨之分泌, 持續進行下去。

分泌不足的幾率很低

嬰兒喝母乳, 是哺乳動物的天性, 可是相當一部分現代人卻視此為一件困難的事, 擔心乳汁分泌不足的心理, 使得許多媽媽到最後不得已, 只好改喂寶寶配方奶。 專家表示, 母乳分泌不足的發生率其實很低, 大部分的媽媽都能提供給寶寶充足的奶水, 而且一個媽媽的乳汁量足以哺喂兩個寶寶。

至於為什麼有這麼多媽媽擔心乳汁不足, 有兩個原因:

1.配方奶粉介入:這是近代才出現的問題, 為了讓某些無法喝到母乳的嬰兒得到近似母乳的營養, 人們成功製造了配方奶粉。 雖然使用方便, 卻阻礙了母乳的分泌;另外, 奶瓶的橡膠奶嘴的設計,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可以輕易地喝到牛奶, 容易造成寶寶乳☆禁☆頭混淆, 影響了寶寶喝母乳的意願。

2.媽媽信心不足:一般大眾以訛傳訛, 擴大了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 造成媽媽信心不足, 擔心自己也可能發生。 尤其當寶寶哭泣時, 更容易讓媽媽感到挫折, 因而給寶寶喝配方奶粉, 造成寶寶吃飽後, 不再吸吮媽媽乳☆禁☆頭, 也就不會刺激母體分泌乳汁。 因此, 決定喂母乳的媽媽, 一定要堅持不喂配方奶粉。

母乳分泌的機制

懷孕期的乳☆禁☆房會脹得很大, 乳腺組織的增殖, 是為了分泌母乳而準備的, 但其中並沒有多少奶水, 必須等到寶寶吸吮乳☆禁☆頭後, 才會開始慢慢地製造母乳。 影響乳汁分泌的是母親腦下垂體分泌的泌乳激素, 在懷孕時期受到雌激素的抑制,

Advertisiment
孕婦不會分泌母乳, 但在生產後, 雌激素不再發揮作用, 母乳就會開始分泌了。

一旦寶寶吸吮乳☆禁☆頭, 刺激訊號就會傳到腦部, 促使腦下垂體分泌出泌乳激素和催產素, 在兩種激素的相互作用下, 母乳才能分泌順利。 因此, 寶寶吸吮乳☆禁☆頭便可以增加母乳的分泌量, 媽媽希望乳汁充足的重點在於, 寶寶一出生儘早讓他吸吮乳☆禁☆頭, 而且隨著寶寶的需求, 不限次數與時間, 才會儘快使乳汁的分泌機制建立。

多吸吮使母乳源源不絕

母乳是在寶寶吸吮後, 才開始分泌出來的, 因此要製造母乳, 或增加分泌量, 都必須*寶寶吸吮乳☆禁☆頭。 剛出生的寶寶因為吸吮能力不純熟, 容易喝不到奶水, 挑戰幾次後, 就會抓住吸奶的訣竅了。

Advertisiment

母乳的成分與分泌量, 會隨著寶寶的成長所需, 做奇妙的變化和調整, 但可能需要短暫的過渡期, 例如:有時你會發現沒有乳汁了, 但是寶寶還是一直幹吸著, 這可能是因為寶寶對母乳的需求增加, 不用擔心!不久你的身體會配合調整, 奶水分泌量也會迎頭趕上的。 也不需要限制寶寶每次餵奶的時間或每天喝奶的次數, 只要寶寶有需求就可以哺乳。

需要其他人的支援

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的嬰幼兒餵食建議中強調, 應該哺喂純母乳6個月, 之後可添加適當的副食品, 持續哺喂至寶寶兩歲至兩歲半以上。 專家表示, 在這過程中, 媽媽會遇到某些難題。 其實媽媽周圍的丈夫、家人、職場的上司及同事的支持很重要, 尤其是社會大眾和企業的友善對待,

Advertisiment
更是全社會應重視與努力的方向。

初乳&免疫球蛋白

初乳通常指產後3~5天內所分泌的乳汁, 分泌量比較少, 成分也比較濃稠。 它的含量和成熟乳稍微不同, 特別是富含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有助於防止細菌、病毒及過敏源入侵, 可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成熟乳也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只是含量比初乳少, 不過因為寶寶喝奶量與日俱增, 一整天下來, 也會攝取不少免疫物質。

產後3天是關鍵期

產後3天是哺喂母乳的成敗關鍵, 因此, 寶寶一出生, 在產房時便可以請人將寶寶抱過來, 讓他吸含一下乳☆禁☆頭, 不但可以讓寶寶儘早習慣吸吮的動作, 還可以刺激母體分泌乳汁。 專家表示, 乳汁分泌經過寶寶的吸吮刺激後, 還需要3~7天的時間,漸漸由初乳、過渡期、轉化為成熟乳。開始分泌的乳汁因為量少,會讓媽媽擔心寶寶會不會餓肚子,但其實初乳含有豐富的營養,足夠寶寶攝取和吸收。

還需要3~7天的時間,漸漸由初乳、過渡期、轉化為成熟乳。開始分泌的乳汁因為量少,會讓媽媽擔心寶寶會不會餓肚子,但其實初乳含有豐富的營養,足夠寶寶攝取和吸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