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出汗的原因 產後出汗怎麼辦

婦女產褥期間汗出不止, 或睡後汗出、醒來即止, 前者稱產後自汗, 後者稱產後盜汗, 均為產後的常見病.歷代醫家均稱之為產後三急症之一。

一般產婦汗出較平時多, 尤其於飲食、活動後或睡眠時為顯.若于數日後自行緩解, 則不作病論。 本病病因多是身體虛弱, 又或產時氣血耗傷, 氣虛更甚, 衛陽不固, 還有產時失血較多, 陰血愈虛, 陰虛內熱.迫液外泄所致。

本病可分為氣虛、陰虛兩種類型。

氣虛:產後汗出較多;動則加劇;惡風;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語聲低怯;倦怠乏力;舌淡, 苔薄;脈虛弱。

陰虛:產後熟睡汗出;醒來自止;面色潮紅;頭暈耳鳴;口燥咽幹;五心煩熱.午後為甚;腰膝酸軟;舌嫩紅或絳,

Advertisiment
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無力。

產後自汗、盜汗在治療上應選用補氣固表、滋養陰陽為主的食療藥膳方為主。

1.參鴿湯

高麗參3~5克, 乳鴿1只, 食鹽少許。 將乳鴿去毛及內臟(不必清洗腹中之血), 加入參片及水適量, 隔水蒸燉1小時, 配少量食鹽頓服。 每日1次, 連服3天。

可益精補氣、固表止汗。 適用於產後氣虛之自汗。

2.歸芪山藥蒸豬腎

豬腎500克, 當歸、黨參、山藥各10克。 將豬腎切開, 剔去筋膜, 洗淨, 放在鍋內。 加入當歸、黨參、山藥, 加水適量。 清燉至豬腎熟透, 取出豬腎切片, 加調料, 即可喝湯吃豬腎。

可以養血、補氣、止汗。 適用於產後氣虛之自汗。

3.黑豆小麥紅棗湯

黑豆30克, 浮小麥30克,

Advertisiment
紅棗5枚, 牡蠣10克。 上品共水煎。 每日1劑, 連服5天。

可益氣補脾、養心安神、固表止汗。 適用於產後自汗。

4.黃芪雞

雞肉150克, 黃芪30克。 將雞肉切塊與黃芪放入沙鍋內, 加水適量。 用文火燉約30 分鐘, 加入調料頓服。 每日服1次。 連服3 天。

可補氣補血、固表止汗。 適用於產後氣虛之自汗。

5.生地黃雞

烏骨雞1只, 生地250克, 飴糖適量。 將烏骨雞宰殺後去毛及內臟, 生地切碎與飴糖和勻, 放入雞腹內縫固, 入籠蒸熟, 單吃雞肉。

可補虛養陰、滋陰清熱。 適用于產後陰虛之盜汗。

6.紫河車燉豬排

鮮紫河車1副, 豬排骨500克。 將鮮紫河車去膜, 剔血絡, 切碎, 與豬排骨(切段)一起放在沙鍋內.加水適量及作料, 燉爛熟, 即可分次服食。

可益精養血、補氣斂汗。 適用于產後陰虛之盜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