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出現子宮內膜炎的原因

子宮內膜炎之後, 整個宮腔常常發生水腫、滲出, 急性期還會導致全身症狀, 出現發熱、寒戰、白細胞增高、下腹痛、白帶增多、有時為血性或有惡臭, 有時子宮略大, 子宮有觸痛。 慢性者表現也基本相同, 也可有月經過多、下腹痛及腰骶附脹明顯。 如果媽媽們產後出現了上面這些症狀, 那你有可能患上了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

若生產時破水過久或內診頻繁易造成子宮腔感染。 另外, 殘餘的胎盤、胎膜組織及血塊若滯留在子宮內, 不僅會造成產後出血不止, 還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發炎。 此外, 如個人照護衛生不謹慎,

Advertisiment
也可能導致由下而上的感染, 引起子宮發炎。

在產後回診所時, 若有子宮觸壓、發燒、膿狀惡露等發炎性徵兆, 應以抗生素治療。 經超聲波檢查後, 確定是胎盤、胎膜組織沒排乾淨, 可開立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以利排出, 較嚴重者需使用胎盤鉗將子宮腔殘餘物排出。 子宮內膜發炎若是不及時治療, 不僅容易造成子宮內膜受損, 影響日後受孕的幾率, 更可能引發嚴重的敗血性☆禁☆感染, 不得不慎。

預防方式

若是生產時破水較久的媽媽, 要密切注意產後是否有腹痛、發燒、異常膿狀和惡臭的分泌物等, 儘早確定子宮內膜是否有發炎症狀。 此外, 為促進子宮收縮並儘快排盡滯留胎膜組織, 媽媽應按摩子宮以促進子宮收縮,

Advertisiment
並正確做好產後衛生護理。

如廁後宜進行子宮按摩

媽媽可在每次上完廁所後按摩子宮, 因為有時膨脹的膀胱會阻礙子宮收縮, 在如廁後用一隻只手掌壓在肚子上做環狀按摩(即繞圈), 直到子宮變硬即可停止。

小編總結:

對於產後的媽媽們來說注意到自己產後的個人衛生是很重要的, 雖然傳統中是有說產後媽媽不是不能洗澡洗頭刷牙, 但是這對於現代的媽媽來說會增加產後感染的風險。 產後做個乾淨媽媽還是很好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