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出血的原因及怎樣處理

在分娩的過程中, 胎兒娩出後, 隨著胎盤的剝離和娩出, 會有一定的血液流出, 這是正常現象, 出血量一般在100毫升左右。 但是, 如果在產後24小時內出血大於500毫升或產後2小時內出血大於400毫升就不正常了, 稱之為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產婦應該對此有所瞭解。 發生產後出血一般有以下幾個常見原因:

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娩出後, 良好的子宮收縮會迅速關閉血竇, 減少出血。 產婦可感到下腹部陣痛, 並於下腹部觸及一個很硬的圓球, 即收縮的子宮。 有些高齡產婦分娩過程中子宮收縮力較差,

Advertisiment
產後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遲緩。 如產婦合併有羊水過多、多胎妊娠、巨大兒、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併子宮肌瘤、貧血、產程延長、精神過度緊張、臨產後應用過多鎮靜劑等, 都可造成子宮收縮乏力。 甚至充盈的膀胱都可能造成子宮收縮乏力。 因此在產程中要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 保持良好的心理及身體狀態, 適當補充高熱量、高營養飲食, 定時排尿, 進入第二產程後要按照助產人員的指導正確使用腹壓。

胎盤因素

胎盤部分剝離、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及胎盤、胎膜殘留都會引起產後出血。 因此產後接生人員應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 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子宮壁上, 不能自行剝離叫胎盤粘連。

Advertisiment
多次人工流產易導致子宮內膜受損及發生子宮內膜炎, 或由其他原因引起子宮內膜炎, 因此在要孩子之前應避免多次人工流產, 或積極防治子宮內膜炎是預防產後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軟產道損傷

急產、胎兒過大、宮縮過強、不正當的陰☆禁☆道助產、分娩過程中保護會陰不正確, 都可能造成軟產道的損傷而引起產後出血。 分娩應選擇正規、有搶救設施的醫院, 儘量避免產後出血的發生。

凝血功能障礙

產婦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造成凝血功能不良, 如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等造成產後出血。 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 孕早期開始產前檢查, 不宜妊娠者及時在孕早期終止妊娠, 孕期積極防治貧血, 是可以大大降低產後出血發生的。

Advertisiment
產後出血的治療, 其主要在於正確估計出血量, 及早識別產後出血的原因, 針對病因治療。 子宮收縮乏力, 可按摩子宮, 應用宮縮劑, 加強宮縮;胎盤、胎膜不全應及時清宮;軟產道損傷, 要快速縫合止血;凝血功能障礙, 應治療原發病, 補充凝血因數。

產後出血對產婦的影響, 主要是由失血量的多少和產婦本人的情況決定的。 如果出血量不多或產婦體質強壯, 耐受力強, 一般經過治療即可痊癒, 不會留下什麼嚴重的後遺症。 相反, 如果在短期內大量出血, 產婦本人又有貧血或凝血功能不良, 則後果嚴重, 可能會自覺頭暈、心慌、四肢冰涼、暈厥、休克, 同時失血時丟失大量凝血物質, 造成凝血功能障礙, 甚至死亡。 有的雖然經醫生全力搶救保住了生命,

Advertisiment
但由於大量失血, 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 臟器功能受損。 另外, 有一種病叫席漢氏綜合征, 就是由於大量出血、休克, 引起腦組織中垂體前葉缺血、壞死, 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減少, 使卵巢分泌的女性雌激素、孕激素減少, 造成病人閉經、消瘦、無乳汁,乳☆禁☆房及外生☆禁☆殖☆禁☆器萎縮, 這將給病人生理上、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創傷。 此外, 產後出血的產婦由於失血、貧血, 造成身體抵抗力下降, 易發生產褥感染。 機體失血、營養不足, 產婦精神緊張、焦慮, 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不利於母乳餵養。 所以, 分娩應到正規、有搶救設施的醫院, 避免產後出血的發生, 以確保母嬰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